刺蒺藜人工栽培与利用

刺蒺藜人工栽培与利用

ID:16137134

大小:11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8

刺蒺藜人工栽培与利用_第1页
刺蒺藜人工栽培与利用_第2页
刺蒺藜人工栽培与利用_第3页
刺蒺藜人工栽培与利用_第4页
刺蒺藜人工栽培与利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刺蒺藜人工栽培与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刺蒺藜河南省镇平县农技中心魏新田蒺藜苦辛性平,疏肝平胆目明,解郁祛风除湿,催生堕胎益精,男性增加性欲,女性卵巢功增,预防心肌缺血,强体抗衰长命。原植物为蒺藜(Tiibulusterrestris)为蒺藜科植物。别名:白蒺藜、蒺藜狗茨、蒺藜子、旁通、屈入、止行、豺羽、升推、即藜、白蒺藜子、杜蒺藜、土蒺藜、旱草、三角蒺藜、三角刺、蒺藜等。以成熟果实入药。味苦、辛,性平。归肺,肾经。具有平胆明目,疏肝解郁,祛风除湿的功能。隶属保健植物序列。【植物的形态特征】蒺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长可达1m左右。全株有柔毛。茎平卧地面,由基部分枝。具棱条。双数羽状复叶,互生或对生,一长一短,长叶常具6~8对小叶,

2、短叶具3~5对,小叶对生,长椭圆形,长4~15mm,宽2~5mm,基部常偏斜,下面被白色伏生的丝状毛,托叶披针形,形小而尖,全缘。花期5~8月,花小,淡黄色,整齐,单生于短叶的叶腋。萼5片,卵状披针形,背面有毛,宿存;花瓣5,倒卵形,顶端略呈截形,与萼片互生。果期6~9月,果实放射五棱形,由5个星状排列的果瓣组成,每个果瓣具长短棘各1对,背面有短硬毛及瘤状突起,绿白色,质坚硬。【生长习性】蒺藜多野生山坡、草地、沙丘、田边、田埂、荒地、坟园等。喜温度、湿润的气候,在日平均12~15℃的地区均可生长,喜阳光,耐干旱,喜干燥环境,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各种土壤各种土质,不同地形地貌均可生长。多雨

3、易涝地区不易种植。全国在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蒺藜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质疏松,质地肥沃的砂壤土,更有利其生长。种植前可667m2施腐熟有机肥1000kg,深翻20cm左右。耙细整平,做成1.2cm宽的高畦,畦沟宽30cm,深15~20cm,种植田四周挖80cm宽,50cm深的排水沟。2、繁殖技术:种子繁殖。8~9月种子成熟时,选个大、充实、饱满的绿白色的果实,晒干备用。播前将种子摊于石碾上碾,使果瓣分开,簸去果刺和壳渣,留下纯净种子播种。也可将种子在碾米机上碾两遍,筛选出种子。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将畦面浇透,撒上种子,覆盖严。点播时可按行距50cm

4、,株距30~40cm挖穴,每穴丢种子4~5粒,覆土后浇水,667m2播量1~2kg。也可把种子催芽,置于用保水剂为基质配制的流体悬浮胶状液中,用流体播种机播下,更有利发芽。【田间管理】1、间苗:在苗高4~7cm时,拔掉弱苗和过密苗,在苗高10cm左右时。撒播按株距30~40cm留苗,点播每穴留壮苗2~3株。如发现缺株缺穴,应带土移栽补齐。2、中耕除草:出苗后有杂草发生时,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锄时小苗期宜浅,以1~2cm为宜。只要无杂草发生即可。间定苗后,进行第2次中耕,这次主要以疏松土壤为主。兼清除杂草,植株罩严地后,一般不在中耕,有杂草发生时,可人工进行拔除。一般进行2~3次。做到有杂草必

5、除。3、追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应视地力情况,要进行适当的追肥,一般应追施两次。第1次在定苗后。结合中耕,667m2施入人畜粪尿1000~1500kg,干旱时施后应浇清水1次。第2次在开花前,可施入1500~2000kg人畜粪尿掺5%的过磷酸钙,以促使开花结果。如果植株结果后出现脱肥,可叶面叶施农人液肥300倍液,乡情牌液肥250~300倍液,雷力2000营养液500倍液及硒素喷施剂800倍液。4、掐顶:在8月中旬后,为了使种子能集中成熟,可掐去各枝的生长点,可使枝蔓上多生短枝,多结果,并能提早成熟。增加产量。【病虫害防治】1、病害,野生蒺藜病害很轻,人工栽培蒺藜常见病害有白锈病、黑斑病

6、、白粉病和锈病及苗期猝倒病。(1)白锈病(Albugosp.)由鞭毛菌亚门真菌白锈菌菌属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面初现不规则褪色斑块,叶背生圆形至不定形白色疱状孢子堆,严重时疱斑密布或连合,叶面凹凸不平,后期因影响光合作用,叶片枯黄。防治方法:①不从病株留种。②播种时,种子用0.2~0.3%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拌种。③有病株出现及时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及58%赛福(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及25%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500~600倍液喷洒,7天1次,连喷2次以上。(2)黑斑病(Alternauiasp.)由半知菌亚门交链孢属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下部叶片及叶柄。

7、叶片上产生近圆形,暗褐色斑,中央灰褐色,有较明显的同心轮纹,潮湿时上生黑色霉状物。病斑周围有黄色晕环。叶柄斑呈纵条形。防治方法:发病初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50mg/kg多抗霉素溶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2%乙蒜素酮乳剂1500倍液喷洒。7天1次,连喷2次。(3)白粉病(Erysihphesp.)由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属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初生疏密不等的白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