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128804
大小:107.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8-08
《道家气功经典《清静经》全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道家气功经典清静经全解读《清静经》是全真道四大圣典之一,反映、涵摄了全真道的基本教义和各种修炼术,除了修真之士须常时持诵外,历来因为流传它具有神验,一般信徒及民众因而对之敬信不疑。加以它字数少,言简意深,易于背诵,先天具备普遍流布的性质,故累世以来蒙其安抚、慰藉、启示、福泽的心灵不知凡几。洪启元等十位同修都是二十一、二岁的莘莘学子,目前就读于台湾辅仁大学宗教学系道教组,他们通过同参共濡,分别自十个角度对此经进行学术性解读。本刊有感于他们可喜的读经态度及可爱的全真作为,特别情商刊出他们的读经心得,以呈现新一代年轻全真人的奋跃面之一。虽然他们初试啼声,
2、啼声尚嫌清嫩,但声声充满希望。他们的大鸣大唱指日可待。《清净经》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清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即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
3、无;无无即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不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从成立时代的角度解读《清静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简称《清静经》或《常清静经》,今《道藏》中有白文本及各家注本共七种。本经文字共三百九十一字,经后有
4、仙人葛仙翁、左玄真人、正一真人三篇赞语。关于此经的成立时代,根据考证应为唐代,因:(一)《清静经》七种注本中,属杜光庭注本为最早,杜光庭是唐末五代人,因此《清静经》应系晚唐以前的作品。(二)「洞神部玉诀类是字号」的无名氏注本,载有太极真人向唐同昌公主传授五戒、十善、六斋、三会、五腊、五忌之法,并诫其当奉持《清静经》之事。注中亦记唐时灵验故事,以宣扬此经的神应。可见此经在唐时已普遍流传。由以上两点可知此经成于唐代殆无疑义。另从此经文字用例来看,如三毒、六欲等词汇并不常见于六朝以前的古籍。故应为六朝后的作品而非葛洪所作。疑为后世道流所依托,作者不详。本
5、经文词用法糅合儒释道三家词语,故作者应是容摄三教思想者。其经文的意义,包含道教的道,佛教的三业、三界说法以及儒家的道德说,但其基本思想仍为老子道的本体论与人生论。至于此经的成立背景,可大体以唐时的宗教情况概观。唐初李氏崇拜老子,故崇道抑佛;至武后朝,反崇佛弃道。这种反复的情况和六朝时期非常相似,所以佛道并存在唐代,只是一方显明,另一方则灰黯,并非消失。到晚唐时,因政治更加混乱,人民浮奢,遂需要一些教化人心的教材加以规范,宗教于此便发生了净化作用。亦因为佛道并存,所以彼此作品当中皆有对方的思想存在,藉以吸收社会民众的认同,故划分并不很清楚。加以这部经
6、典旨在讲清静、无欲、阴阳等观念,其演变符合唐代社会状况所需,更加深此经为唐朝作品的可信度。道家作品欲广布流传,必须适合人民的需要,必须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就像《清静经》中以清静为宗,以澄心遣欲为本,皆是因应时代所需。唐代人民喜好逸乐,故此篇极适合当时社会民众,藉由此篇恰可一定程度唤回所缺乏的精神。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云:「此经喻清静二字,要人方寸虚明,独露真体。」这也是历代道士所重视的修炼方式之一。由于本经思想为道教基本理论,故广为各道门所吸收,推阐既久,影响渐广,各派皆将之列入本派「家当」中。金元之际,全真道兴起后,此经被列为日常持诵功课的经典
7、,修真者在领受初真戒时必须诵习此经,并以此经为内丹性命炼养的基础,由此可知此经在全真道中的地位,极有研究价值。二从版本学的角度解读《清静经》现存《道藏》中《清静经》(「洞神部玉诀类是字号」)的注本共有七家版本,各家因时代背景不同,以及修道理论互有差异,故批注的宗旨与方向多少有些出入。底下仅依时代先后分述之。(一)杜光庭注本──唐末五代。注本释经题曰:「清者元也,静者气也,经者法也」。故曰《清静经》为元气法;主旨在静心去欲,以体道合真,宣解经义,另以存三守一之养气说引申经理。《清静经》本具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特色,杜氏注本中更见发挥「三教圣人,所说各异,
8、其理一也」的道理。(二)王玠注本──宋代。前序称《清静经》垂示生死之因,教人领悟三生之理,是为「诸经之首」。其注引圣贤之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