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087590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7
《如何打造卓越营销团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打造卓越营销团队 前言:每个管理者都有必要思考的两个问题: “他们”跟我干,是为了得到什么?是为了成长、为了金钱还是权利? 我带“他们”干,能给予他们什么?能给予他们经验?知识?技能? 一、打造卓越团队抓干部管理三大法则 法则一:“没有不好的兵只有不好的将。”主管永远是被要求的对象,业务员永远是被原谅的对象。 法则二:“主管你的名字叫——责任。”对于主管,责任是第一位的。基层主管的责任没有履行到位,一切免谈。主管如果自身责任履行不到位,而动辄对公司评头论足,实际是在为自己的失职寻找托词。不能任由这种状态出
2、现,否则将影响团队健康向上的风气。当主管抱怨员工《工作日志》执行不力时,首先检查自己的《主管日志》是否做到位了。 法则三:“有情关怀,无情管理。”有情关怀是前提,无情管理要到位。所谓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注重落实好营销员的各项政治待遇、收入分配待遇等,在制度的落实和纪律要求上则公正严明。 二、带队伍十大法则 法则一:“没有措施的管理就是空谈。”干部工作扎实的标准,就是看他的工作是否落实到了个人的头上。各级主管要抓本职工作,树扎实作风,严防小干部说大话。 法则二:“基本动作的走形,是团队出现危机的前兆。”“五大推动机
3、制”、“二会三巡二示范”就属于基本动作。严密注视“基本动作走行”,例:晨会、夕会、开口率、转介率、绿卡数量、工作日志管理等。“营销管理就是基础管理”,低标准,严要求。 法则三:“思想的统一,热点的培育是牵引团队的第一着力点。”思想的统一重点在执行层,不在传达层。即关键在于看群众是否接受。小事情炒出大文章,并让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就是营销干部带队伍的重要手段,也是水平的体现。 法则四:“抓反复,反复抓。”抓反复是必然,不要指望一步到位,例如抓工日志,差勤;反复抓是必然的必然,使之成为可能。例:准客户的积累工作。 法则
4、五:“分层次、抓重点、重点抓。”经常把团队分分层,把事排排队。做事顺序的不同,效果会随之不同。有时策略比战略重要。抓重点,上半年抓经理,下半年抓主任。重点抓,上半年抓经理中的新经理,下半年抓主任中的准主任。 法则六:“自主经营是团队管理的最高境界,企业化运作是团队经营的方向。”职业化主管,人财物的合理配置,雇佣关系与合作关系的建立,职场有偿使用,加强成本意识。 法则七:“大盘不动炒个股。”那一个可能成为成绩优秀的团队,就重点投资那一个团队。树立一批优秀团队和个人,树立标杆岗位,标杆案例,标杆业绩。 法则八:“压力与
5、动力要平衡。”压力与动力的平衡,是实现团队管理的重要法则。团队管理既要通过激励拉动员工的活力和潜能,又要通过绩效考核推动员工进步。 法则九:“热热闹闹搞形式,扎扎实实抓过程。”搞业务推动和竞赛,重要的是严格、周密的过程控制。一个曲子节奏好了,效果一般不会坏,队伍管理也一样要讲节奏。形式是美丽的,过程是残酷的。不要一半对一半,全做到位才行。要做到贯彻贯彻再贯彻,落实落实再落实,追踪追踪再追踪。 法则十:“结果论英雄。”实力压倒一切。例:今年上半年强调总量指标,下半年强调功能指标。 三、团队协作十四点 一,所有时间内
6、都须保持良好而亲切的态度——敞开大门面对所有自己的部属,欢迎他们,并显示出对他们的尊重。 二,把好处与那些做出贡献的人分享,并让他们知道自己对组织是有所贡献的。 三,如果属下必须连夜加班时,得尽可能注意到他们的安全问题。 四,当知道属下有生病、过于忧虑、压力太大,或是心中有所疑惑等事情时,必须表示出高度的关怀之意。 五,有了好消息得让所有相关的同仁们知晓。若有了成就,也要对每位相关的属下表达肯定及感激之意,而不是贪得无厌地把所有功劳归到自己一个人身上。 六,阻止谣言或风言风语的传播。不要背后说长道短,更不要搬弄
7、是非。 七,在作出决定前可向人请教一番——尤其是当这些决策和他们有关时更应如此。 八,耐心聆听别人所说的话,千万不要让对方产生这个印象:你动机不良或别有所图。 九,鼓励大伙儿互相协作。 十,即使是自己一个人工作,也要像在团体里工作一样,得随时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十一,下属遭到误解时,应在适当的时机替他向大家或更高层管理人员解释。这表明你能够主持公道。下属遭遇坏事,要加以慰问,可以叫到一旁拍拍他的肩膀,询问自己能否帮上忙。 十二,同事精神沮丧时,要给予鼓励。人生常会遇到不如意之事,别人的鼓励可能使人一下子振作
8、起来,因此,关照同事是管理人员的职责。 十三,同事住院、受伤或生病时,可以和其他同仁一起表达慰问和关心,如送一束花、提供有关办公室的信息,二个星期去探望他一次。 十四,介绍同事时,设法让每个人听起来都很重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