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茨现象学社会学方法论的反思性追问

舒茨现象学社会学方法论的反思性追问

ID:16080523

大小:82.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07

舒茨现象学社会学方法论的反思性追问_第1页
舒茨现象学社会学方法论的反思性追问_第2页
舒茨现象学社会学方法论的反思性追问_第3页
舒茨现象学社会学方法论的反思性追问_第4页
舒茨现象学社会学方法论的反思性追问_第5页
资源描述:

《舒茨现象学社会学方法论的反思性追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舒茨现象学社会学方法论的反思性追问华东理工大学中心主任、教授郭强“A·舒获试图批评注地净化M·韦伯的社会学。在这一工作中,他把称之为现象学的哲学传统和社会学揉合成一种晦涩的综合体(W·D·珀杜,1992:310)。”那么,这种综合体所体现的方法论意义何在呢?周濂先生对此做过一些讨论。我们从这个讨论中,可以看出舒茨的方法论框架实质上蕴涵了行动论的框架。“舒茨用‘常识世界’、‘日常生活世界’、‘日常世界’这些概念来指称胡塞尔笔下的生活世界,也即在“自然态度”内所经验到的互为主体之世界。舒茨同样认为对于处在自然状态中的人来说,生活世界是理所当然和不言自明的背

2、景性存在,但是舒茨强调,这种背景不是胡塞尔意义上的知觉预设,而是一种行动性的预设。也就是说,生活世界主要是作为我们的行动背景而出现的,我们最初的目标不在于诠释或了解世界,而是要在世界中造成改变,在致力于了解之前我们企求进行支配。舒茨对胡塞尔生活世界的改造主要在于,试图否弃胡塞尔的意识哲学框架并代之以社会学行动理论的框架。究竟舒茨的这一努力是否成功?哈贝马斯的回答是否定的。哈贝马斯认为舒茨尽管意识到了现象学的生活世界分析和社会学的行动理论之间的紧张,但是舒茨的立场却是模棱两可的:一方面,他批评胡塞尔没有解决主体间性的问题,主张把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结构抛掷一

3、边,直接从交互主体构成的生活世界入手分析;另一方面,舒茨并没有真正转向沟通行动理论,他依然在胡塞尔的直观方法乃至先验现象学传统下进行工作。舒茨的症结在于,没有通过直接捕捉由语言产生的交互主体性的结构来到达生活世界的结构,而是站在孤立的行动主体的经验之镜前来建构生活世界。所以哈贝马斯主张用语言哲学的框架来替代现象学的意识哲学传统,通过形式语用论的方法来把握生活世界的普遍结构我对这个评说是否赞同另当别论,只是强烈地想说明,舒茨的方法论框架提供了知识增长的创造性构想,这种构想不仅仅对社会学理论、甚至社会理论以及整个社会科学知识的增生都有意义的。这种意义不在于

4、舒茨创设了怎样系统的方法论,而是在于舒茨在其方法论中融进了知识学的构想和知识社会学的创见(周濂,2004)。。一、社会科学知识生产的方法论问题的提出:客观知识何以理解主观意义。舒茨指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这样的:一种行动对于行动者来所具有的主观意义既是独特的,又是个体性的,因为它来源于行动者那独特的和个别的生平情境。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地领会其主观意义呢?任何一个科学家的知识系统所具有的意义脉络都是客观的知识,但是所有作为他的同伴的科学家,都既可以同样接近它,也可以同样控制它,这就意味着他们都能够证实它,使它失效,或者证伪。那么,人们怎样才

5、能根据一个客观的知识系统来领会主观的意义结构呢?这难道不是一个悖论吗?舒茨认为,为了解决这种悖论性的问题,即社会科学为了达到关于主观意义所理解的客观的、可以证实的知识,必须发展各种方法论手段。舒茨所发展出来的方法论手段就是制造一个“傀儡”即构想的行动者模型。社会科学家对行动的旨趣:社会科学家对行动的兴趣就是对一定情境下的行动认知。舒茨指出:社会科学家作为社会世界的纯粹公正无私的观察者,并没有卷入到被他所观察的行动的情境中去,社会科学家所观察的行动者的行动情境对他来说不具有实践兴趣,而只具有认知方面的兴趣。“它不是他的各种活动的舞台,只是他静观沉思的客体

6、。他并没有在其中活动,从生死攸关的角度对他的行动的各种结果感兴趣,希望或者害怕知道它们的结果是什么;而是以自然科学家在其实验室里观察各种事件时所运用的不偏不倚的沉着冷静来观察它(阿尔弗雷德·许茨,2001a:64-65)。”社会科学家在其日常生活中只不过是一个人,是一个生活在同伴之中的活生生的行动者古典知识社会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一定意义就是专门研究科学家包括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的行动的一个学科,所以当科学家在研究社会行动的时候,事实上科学家的行动也是没有能够免于考察的。所以舒茨认为,就科学活动是从社会角度确立起来的而言,社会科学家的行动是存在于社会

7、世界中发生的其他所有活动之中的一种活动(阿尔弗雷德·舒茨,2001:65)。,他通过许多种方式同其同伴相互联系起来。同时,舒茨还指出,来源于社会的知识系统中进行的科学活动,本身就是建立在社会科学家与其他科学家合作基础之上的,它要求他们相互确证和相互批判,而且他们只能通过社会互动达到沟通。在这种情形下,社会科学家又是如何保持价值中立的呢?采取公正无私的态度、改变关联系统的取向和构造科学构想的世界将使科学家脱离其在生活世界中的生平情境舒茨指出,科学静观的世界作为—种“有限意义域”,虽然科学家在其中的思考活动也是具有目的动机和原因动机、遵照相应的行动方案进行

8、的有目的的行动,但该世界与“工作世界”有所不同:科学家在其中的活动不具有任何实践舒意图——他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