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记者共性特质剖析

名记者共性特质剖析

ID:16074124

大小:13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7

名记者共性特质剖析_第1页
名记者共性特质剖析_第2页
名记者共性特质剖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名记者共性特质剖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名记者”共性特质剖析□刘勇李娟为什么99%的记者无法成为名记者?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名记者?记者如何才能超越平庸?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正视的问题。结合若干中国名记者的成长历程,我们也许能够相对清晰地发掘名记者群体中带有共性的特质。一、问题意识1961年,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一文中曾告诫记者要有抱负,“这个抱负就是穷毕生精力研究一两个问题”。2006年,被誉为“中国的林肯·斯蒂芬斯”的《中国经济时报》首席记者王克勤在一次访谈中指出:“记者的荣誉在于深刻地关注和忠实地记录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和形成的历史,不断地揭示历史进程中的瓶颈和

2、问题所在,深刻地反映社会制度与政策的弊端,从而以新闻的力量推进社会的进步与文明。”不同时代的两位名记者的表述虽有所不同,但他们却强调了记者的一个共同特质——亦即“问题意识”。如果说新闻敏感是记者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那么问题意识则是名记者成功的关键。所谓问题意识,是指记者对其所处时代、社会环境以及相关报道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状况所形成的一个清晰的认知,它往往能帮助记者透过新闻事件的表象挖掘其背后深层次的内涵。获得首届“范长江新闻奖”的《人民日报》记者艾丰将自己的成功总结为:“记者要做思考的笔,要想总理想的事情。”为此,他的职

3、业生涯中的每一次飞跃几乎都得益于其浓厚的“问题意识”。1982年,他从“中年知识分子死亡率高”和“知识分子外流严重”两个事实中发现了问题,并结合当时改革开放之初的国内外形势予以深入思考,发表了通讯《现代化觉悟》,大约半年后国内同行才陆续关注到这个问题;1987年,他开始系统思考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发表文章《理一理思路》,在2500字的篇幅内概括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总体构想、实施策略和突破选择。1990年,他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位日本朋友的忠告》一文,指出:“企业要在基础工作上下功夫,脍炙人口的作品,再现边区艰苦卓绝的斗

4、争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随军南下写出了《飞驰在南线的汽车兵团》、《穿过大别山麓》等多篇战地通讯,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的足迹。土改中写了《因为分配了土地》、《抢财神》等新闻作品。他的新闻通讯浓缩了伟大时代,全方位地叙写了时代激流,读来引人入胜。解放后,在繁忙的工作中,穆青并没有放弃写作,新闻史上许多不朽名篇如《雁翎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历史的审判》等都与他的名字连在一起,他的作品影响了中国几代读者和记者。大跃进的热潮也曾让他十分激动,穆青情不自禁地参与采写、编辑了一些“卫星”

5、稿件。但越来越离谱的“跃进”,让他深感不安,如芒在背;他明白,人民其实已经被忘记了!多年后,忆起这段往事,他心里仍隐隐作痛,最终形成“勿忘人民”坚定理念。四、“勿忘人民”与穆青对脱离群众的担忧往深一层,我们不难看出在穆青内心深处,已经觉察到一些领导干部、新闻记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脱离群众、官僚主义问题,多次题写“勿忘人民”,显露他对这种风气的担忧。1945年7月4日,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希望中共解决好“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的问题,“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胸有成竹地说:“我们已经找

6、到了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穆青见证了这次谈话,他时刻警惕着“政怠宦成”“人亡政息”。五、“勿忘人民”对新闻工作者的启示1979年7月,穆青在《谈谈人物通讯采写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新闻工作要“敢于触及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矛盾,即使这种矛盾一时还是人们噤若寒蝉、莫敢问津的‘禁区’,也要敢于闯!”撰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时,他毅然拍板:“写灾情,我负责!”针对报刊上真正来自基层、来自群众、反映他们心声稿件太少的现象,穆青提倡多写实录性新闻,因为这样“能直接听到群众的要求、愿望、呼声。”“勿忘人民”,记者就要坚定

7、地与人民站在一起。穆青认为当一个好记者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把人民的疾苦、人民的欢乐、人民的要求放在心上,才能满腔热情地深入到群众中去,主动地关心人民的冷暖”,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闻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只有这样技术引进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这是中国记者反思我国企业技术引进问题的发端。后来凭借系列报道《定远农村青年恋人“私奔”采访记》获得1987年“全国好新闻评选”一等奖的《中国青年报》名记者麦天枢的一番话颇能代表80

8、年代名记者对于“问题意识”的推崇——“要称得上是一个中国记者,你就得起码着眼于中国来想问题,想想中国人应该怎样生活,中国应该怎样存在,然后才去挑拣生活的赋予”。以上名记者的经历凸显了这样一个事实:名记者其实和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一样,也有对现实的不满与困惑,所不同的是,他们往往能在此基础上积极反思,甚至质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