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低负压引流技术在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低负压引流技术在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应用临床医学低负压引流技术在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应用王健(大丰人民医院江苏大丰224100)【摘要】2006年以来,本院采用低负压双管引流应用研究于乳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及腋窝皮辩的引流,较2006年前传统方法加压包扎引流,其皮辩下积液,出血皮辩边缘坏死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关键词l低负压引流技术乳癌应用I中图分类号】R6I文献标识码lA【文章编号】1674--0742(2011)07(a)--Ol17--0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O例均为女性,年龄34~80岁,平均年
2、龄62.5岁,手术方式均为乳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2006年前)80例,年龄及平均年龄与本组相仿.1.2方法(I)本组在乳癌改良根治结束时,放置2根引流管,一根由胸壁皮瓣下缘锁骨中线向内上置入约lOcm.一根于腋后线向腋窝置入.距腋静脉3cm.(2)采用手雷式负压球引流,压力较低,其压力大小可根据需要挤压手雷调控,72h内负压力最大,其后逐步减少,拔管前去除负压观察24h引流量<15mL,可考虑拔管,一般4—6d拔除引流管.(3)胸壁采用腹带适当加压固定,上壁保持内收状态72h.2结果本组发生皮瓣下或
3、腋窝下积液5例,发生皮瓣坏死l例,其余均I期愈合.对照组采用加压及蕈状管引流,皮瓣下积液,腋窝积液l2例,皮瓣坏死5例,两者有明显差别.3讨论乳癌改良根据手术范围广泛,创伤较大,皮瓣较薄,正常在胸大肌表面剥离,有时需切除病灶下部分肌肉.腋窝清扫大量淋巴管损伤,术后渗液,渗血在所难免,一般术后48h为炎性渗出期,48h后肉芽组织增生,胸壁皮瓣内毛细血管开始新生,产生新的供血,渗液随之减少11l.因此,术后早期不能有效引流,可导致皮瓣积液,干扰吞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活动,阻碍毛细血管新生,使皮瓣与胸壁间短期不能建
4、立血运,导致皮瓣贴敷不良,愈合延迟,严重可导致皮瓣坏死,并对下一步的综合治疗以及预后产生直接影响DI.传统的引流方法是胸壁腋窝加压包扎固定,蕈状管引流(2根)其皮下积液逐步坏死较多,我们考虑有下面几个原因:(1)引流管受加压后踏陷,引流不畅.(2)皮瓣压迫过紧影响血管新生,受伤的皮瓣压迫易产生水泡及坏死.(3)包扎过紧,不能及时观察皮瓣及腋窝下积液情况,积液不能及时清除,积聚过多产生并发症.此外,加压包扎易致胸廓压迫产生胸闷,呼吸不畅.2006年后我们采用低负压持续吸引(双管)和适当压力包扎固定的方法,使创
5、面与皮瓣间保持负压,且压力均匀,皮瓣与胸壁腋窝组织紧密粘连,消除了因为呼吸运动和肢体活动引起的皮瓣与基底创面间的前切力,消灭了死腔,减少渗出防止血肿及皮瓣下积液,有利于皮瓣与胸壁间毛细血管新生【]I.而且引流充分及时,同时适当加压,皮瓣与胸壁间愈合时间缩短.减少了上肢制动时间,有利于上肢静脉,淋巴系统回流,减少了上肢水肿的发生.负压引流负压过高,可能吸踏引流管妨碍引流,再大可能引起被吸组织损伤,影响愈合.本组采用手雷式负压引流球,其密封较好不漏气,压力一般较低,但足以使皮瓣与胸壁和腋窝间良好贴敷,压力大小可
6、通过挤压手雷调节,操作简单可控性好,观察病情方便,价格低廉.近年来,关于负压引流技术广泛应用,其研究表明负压引流技术对乳癌术后早日康复确有促进作用:(1)创面负压可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愈合.(2)及时去除多余液体,减轻组织水肿,增加组织灌注,促进微血管扩张,有丝分裂增加形成新的血供.(3)抑制细菌繁殖,增加组织抗感染能力.(4)减轻术后免疫抑制.(5)及时清除脱落的坏死组织及部分代谢产物,减轻有毒物质吸收.(6)激发相关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I
7、I.总之,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手雷式负压引流球持续
8、引流,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创面愈合.这一方法简便易行,价格低廉,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参考文献【I】杨金慵.普通外科诊疗术后并发症及处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92~295.【2】2刘晓飞,廖有祥.乳腺癌术后皮片多点缝合与创面负压引流联合应用预防皮瓣坏死【J】.中国医师杂志,2003,5(2):226.【31钱礼.乳房疾病【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34~244.【4】陈银兵,董金华.负压创面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0(2):285~286.【收稿日期
9、】2011-06-03CHINAFOREIGNMEDICALTREATMENT中外医疗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