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派外须和戎浅议

洋务派外须和戎浅议

ID:16020781

大小:5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7

洋务派外须和戎浅议_第1页
洋务派外须和戎浅议_第2页
洋务派外须和戎浅议_第3页
洋务派外须和戎浅议_第4页
洋务派外须和戎浅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洋务派外须和戎浅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洋务派“外须和戎”浅议——利国与误国的并存杨宏雨[摘要]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内部以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对外和戎,以一定程度的妥协、退让争取时间、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来实现自强的目标。这在当时是无可奈何下的一个明智的选择。[关键词]和戎抗争爱国误国  “外须和戎、内须变法”[1-卷19-p43]是晚清洋务运动重要的指导方针。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学术界把研究的重心多放在“内须变法”上,对洋务派的对外思想“外须和戎”则着力不够。本文拟对洋务派的“外须和戎”思想作些考察与辩证,以期全面、准确地理解历史。  

2、     一、“攘夷”与“和戎”:面对“千古变局”的不同反应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的意义决不仅是英、中之间的战争,而且更是先进的西方对落后、古老的东方的挑战,其实质是要让“东方服从于西方”。鸦片战争奏响了列强对华大规模殖民侵略的序曲。随后,在不到六十年的时间内,列强又先后掀起了四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借助于战争的胜利,它们强迫中国割地、赔款、通商、签订不平等条约,建立起半殖民地国家所特有的条约制度。在条约制度的庇护下,列强在中国办工厂、建学校、修教堂、设租界、走私鸦片、拐卖华工、抢夺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在前

3、所未有的屈辱和痛苦中走向近代、走向世界。进入近代以前,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一直以广阔的疆域、丰富的物产、灿烂的文明雄踞东方。绵长、久远的华夏文明始终走在东方世界的前列,始终与周边文明维持着中心与边缘、优势与劣势、先进与滞后的关系,成为周边民族模仿、学习的榜样。这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尚的荣耀,并加强了自春秋时期就开始出现的“华夏中心观”。鸦片战争以及随后一系列对外战争的失败,极大地挫伤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优越感。这是一种先进对落后、近代对中世纪、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挑战。与西洋先进的近代文明相比较,这次落后的不是“外夷”,而是号称文明古国

4、却又妄自尊大、不思进取的中国。拥有坚船利炮的“夷人”要按自己的模式来改造中国,并迫使中华民族如果不想灭亡的话,就必须放下架子,师法夷人,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两极相逢,东西对撞,传统的中国社会遇上了几千年未有的大“变局”。1846年,清人黄钧宰率先以“古今之变局”来概括鸦片战争后国门大开、“中外一家”11之势[2-p624]。稍后,徐继畲在其著作《瀛环志略》中也把西方殖民者东来、印度及南洋诸岛相继变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的态势称为“古今一大变局”[《瀛环志略·凡例》。同一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面对这一古今未有之变局,把

5、握时代脉搏,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炮火更深刻地震憾了中国。与第一次相比,在这次战争中,“蛮夷”们不仅骚扰了帝国的沿海,而且还攻占了京畿,焚烧了圆明园,迫使天朝皇帝出逃并死在热河。战败的后果更严重了:通商口岸由五口扩大到十六口,拱卫京师的天津也在开放之列;不仅要通商,还要公使驻京,还不允许在公文中提有辱洋人的“夷”字,……。伴随着这些残酷的事实,“千古变局”为更多的人所认同。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

6、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3-卷24-p11]李鸿章的这段话代表了在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后国人对时局的看法。  怎样应对这一千古变局与数千年未有之敌呢?顽固派的对外态度很简单:“攘夷”。倭仁说:“夷人,吾仇也。咸丰十年,称兵犯顺,凭陵我畿甸,震惊我宗社,焚毁我园囿,戕害我臣民,此我朝二百年未有之辱,……朝廷亦不得已而与之和耳,能一日忘此仇哉?”[4-p30]说得好,很有骨气。但怎样

7、攘夷、复仇呢?他们却提不出一个好主意。他们不顾西方强盛、中国衰弱的事实,用“洋人以势力胜,中国以礼义胜”;[5-p81]“外洋以富为富,中国以不贪得为富,外洋以强为强,中国以不好胜为强”[6-p129-130]来慰籍自己。他们以仇洋来表示自己的爱国,竭力反对在中国造枪炮、开矿山、筑铁路、架电线……,把洋务派学习西方、师夷长计的举措斥为“用夷变夏”、“自卑尊人”、“师敌忘仇”。他们用来拯救中华的唯一妙法就是复古、守旧。倭仁说:“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途在人心不在技艺。”[4-p30]徐致详主张:“恪守祖宗成法,以固结民心,以永保天命”

8、;[7-p168]杨廷熙说:“纪纲立、号令行、政教兴,洋人虽众,机器虽利,轮船虽多,断不敢肆行无忌也。”[4-p46]面对千古变局,顽固派始终跳不出传统思维,拿不出一个可行的好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