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008382
大小:78.0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7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青少年身体上的变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一是体型外貌的变化;二是脏器机能的健全;三是性的成熟。此外与心理发展最密切的是: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变化。2.顶叶位于脑的最上部,它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3.额叶位于脑的前部,是大脑皮层最大的区域,它最迟发育完善,功能最复杂,和学习的关系最密切。第二节心理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定义: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有续的,模式化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个体发展的内发论观点(P1
2、5)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3、个体心理发展的外铄论观点:外铄论观点认为心理发展完全取决于个体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华生主张“教育万能论”:“给我一打健康和完善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4、心理发展的特点(P20):1.连续性和阶段性。2.方向性和可塑性。3.常态发展和个别差异。4.发展的关键期。5.历史和文化背景。第三节 心理发展的理论1.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理论(P29)佛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根据快感区域的不同将人的发展分为:口唇期(0
3、-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7岁)和生殖期(12-20岁)。2.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P30)埃里克森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性”的方面,而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他提出的人生八个发展阶段:信任对怀疑(0-1岁)、自主对羞怯(1-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精力充沛感对颓废感(25-50岁)、完美感对沮丧感(50岁之后)。3.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P37)维果茨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
4、理发展的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来说明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他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如记忆的精确加工。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含义:儿童的认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独立解决问题时所具备的现有发展水平,二是在成人的帮助下或在与能力更高同伴的合作下实现问题解决时所表现出的可能发展水平,二者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5、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P38)皮亚杰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是
5、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儿童在此阶段掌握了关于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的规则,还形成了客体永恒性概念。②前运算思维阶段(2岁-7岁),此阶段儿童思维表现出自我中心;开始运用语言和符号,但不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直觉成分很大,思维的不可逆,未掌握守恒概念。③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岁到11岁),此阶段儿童可进行逻辑运算,但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形成逆向思维:表现为守恒法则和去中心化的思维倾向。④形式运算思维(11岁左右的青少年期-成人),思维最大特点是已经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更加符号化,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假设
6、思维形成,归纳演绎推理论证及科学思考。第二章认知发展第一节认知发展概述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1、图式:皮亚杰组织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式称为认知结构,把使得个体能够理解世界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2、适应: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的主要机制是心理结构的适应。适应就是调整图式以对环境作出反应的过程,其中包括同化和顺应这样两种相互联系但又截然不同的过程。3、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是研究者从认知心理学领域中寻求的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新的途径。第三节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与教学设计1、如何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关注的不是教师应以什么方式最有效
7、地传递信息,而是提供互动的、鼓励性的活动,满足学习者个人独特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在不同复杂程度下学习并加深理解。因此老师应该将学习的主题和问题置于更宽广的背景下,来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创设途径及意义:①优化感知环境。可以从实现知觉情境的丰富性和新奇性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引发直接感知的丰富的知觉情境。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创设能够引发注意的新奇的知觉情境。②创设体验情境。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并对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认知过程进行实践。教
8、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体验情境,使学生有可能对认知技能进行模仿和内话。例如,在基于案例的学习中,学生对案例进行研究、归纳和判断时,必须像实践者那样思考并处理复杂的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