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967967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6
《农村初中小班化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初中小班化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随着中国农村城镇化的改变以及出生人口的降低,人口增长呈下降趋势,小班化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现象,有人称之为“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小班化教学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给予学生更高的参与度。如何让家庭文化背景不同性格又迥异的孩子都能自发的参与学习,笔者就小班化语文教学进行一些实践,谈谈我校实行小班化教学的背景和基础,以及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设互动共进的教育教学氛围、组建合作型的学习小组、营造学习型的班级文化等问题的一些举措。关键词:小班化尊重学生差异师生互动共进一、实行小班化教学的背景由
2、于家庭经济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入学新生的巨大差异:无论从行为习惯还是学前教育水平都是如此。我们不可能给这些孩子设置一个相同的起跑线,在这样的前提下用传统大班教学,这样做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成长。由此,我校开展了小班化教学的尝试,让来自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家庭的孩子尽可能在原有基础上找到适合其自身成长的途径。经过几年的尝试,我校各学科的教学由了长足的进步,对小班化教学也有了一些思考。二、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经过多年的小班化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我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最重要的舞台,“在教学互动中提升质量”是关
3、键,“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是目标;学生能力无本质差别,有的只是发展方向和水平的差异。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不因教师自身的文化背景产生喜好把孩子简单归类,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理脆弱,情绪易波动,所以通过正面的接触或从家长那儿了解孩子的特点,成为新接班老师的首要任务。三、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设互动共进的教育教学氛围。小班的组织形式不同于大班,给师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多时空。传统的课堂教学常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
4、答的方式展开,教师点名,学生回答,教师的主观因素无形中决定学生说的欲望和说的机会,时间一久,能说会道的孩子更加能说了,而不好表露的孩子更加沉默了,甚至游离到课堂之外。在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课堂,努力落实“人人参与”中笔者做了以下尝试:(一)、利用好每节课的课前3分钟,开展了“一读一说”活动。即每节语文课前安排诵读或者谈话:由值日领全班学生吟诵,古诗、歇后语、弟子规、三字经、经典散文这些典范语言都是最好的素材;一说——自由谈话,谈话者为全体学生,由学习委员提早一天通知准备,全班诵读结束后站到讲台前大声说话。说话内容可以
5、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也有说电视新闻、身边趣闻、畅谈理想等。自由谈话者如能做到神情自然、语言规范,赢得同学掌声的均可获得值日班长发给的奖励卡。这些集知识性、趣味性、挑战性于一体的活动,既训练学生的表达,也不失为训练全体学生“听”的良好方法。(二)、不断对学生进行良性刺激,不断调整学习形式。课堂本身又是一个充满灵动的过程,许多环节可以课前设计,却不能完全照本宣科。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存在着相当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教学切入点的选择、重点的把握以及难点的确定都应该符合教学实际,即应该是现时的、真实的和灵活的,是
6、在教师引导和组织下动态生成的。例如本人在教学《伟大的悲剧》一文时,针对课文“他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这句话,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他会给谁写信,最爱的应该是谁?“在学生回答“妻子儿女”后,我又追问“假如你是斯科特,你会给自己的妻子儿女说些什么话呢?”有学生认为他要儿子继续走这条路,但是一定要掌握一个更好的方法;有学生认为他会对妻子表达绵绵的思念,并相信祖国有比自己更强的人去征服那些更多的山峰与未知的极点……这一过程在保证教学大方向的前提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度的调整,既包含了预设又体现了弹性,学生感
7、受到了跳摘果子的愉悦。在教学时不为备课而背课,根据学生课堂的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始终将学生的需求摆在首要位置,使师生互动过程中的新鲜感保鲜。(三)、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树立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按照学习内容的性质、学生学习的能力与风格,将学生分成同质或异质的不同学习小组,确定好小组人数,指导学生从初始问题出发,利用必要的信息资料,按照学习主题要求,在小组内进行协作学习,就如何达成学习目标进行会话、协商。努力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功能,只有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生的个性及天赋才能得以自由发挥,才能更好地
8、培养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品格。“你让我参与,我可能会明白与发现”,不让任何一个孩子置身于小组的活动之外,相信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不抛弃、不放弃。总之,小班化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状态,珍惜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存在。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主体地位,只有使所有学生充分主体性参与,才能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兴奋,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实现让每一位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更充分地发挥潜能和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