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杨万里诗歌月意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杨万里诗歌月意象研究【摘要】:月意象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是诗人用来寄托思想感情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意蕴。它是美的象征,是人类思念的化身,是人生哲理的象征。面对着同一轮明月,古往今来的诗人不约而同地把内心的多样化的情感移植到月意象中,实现情与景的完美契合。“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便是这样一名写月好手,流传下来的咏月诗多达上百首。本文即是对杨万里诗歌月意象的内涵、审美特征、形成原因及对后世咏月诗创作影响的梳理。【关键词】:杨万里;月意象;审美特征iThemoonimageofYangWanlipoetryAbstr
2、act:MoonimagehasbeenanindispensableelementinChinesetraditionalliteraryworks,whichisacarrierofapoet’sthoughtsandfeelings,withrichconnotation.Itisasymbolofbeauty,theembodimentofhumanthoughts,andthesymboloflifephilosophy.Facingthesamemoon,poetsalltransplantedtheirdiversifie
3、dinneremotionsinmoonimage,thenachievedtheperfectfitofsentimentandscene.Asoneof“thefourgreatestpoetsinZhongXing“,YanWanliwasgoodatwritingpoemsaboutthemoonandhundredsofhispoemsaboutthemooncamedown.Thisarticleistoresearchtheconnotationofimage,aestheticcharacteristics,format
4、ionreasonsandinfluenceonlatergenerationsofhispoemsaboutthemoon.Keywords:YangWanli,moonimage,aestheticcharacteristicsii目录摘要iAbstract.ii引言1一、杨万里诗歌月意象的内涵1(一)月是美的享受2(二)月是思念的化身2(三)月是人生哲理的象征3二、杨万里诗歌的审美特征4(一)新奇美4(二)时空感5(三)动态美5三、杨万里诗歌月意象的形成原因6(一)中国传统月亮文化的积淀6(二)杨万里经历、个性、思想的影响7(1)
5、漂泊孤独、怀才不遇的经历7(2)任性自适、想象丰富的个性7(2)明心见性的禅宗思想8四、杨万里诗歌月意象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8五、结语9六、参考文献9致谢11iii引言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月意象占有着重要的一席之位,历代文人墨客望月兴叹,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动人篇章。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和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诗句了。而张若虚则凭借着《春江花月夜》这一写月的孤篇击败无数高产的诗人,攀上诗歌创作的巅峰,这在现在看来仍是一个不可超越的神话。由此可见,月意象有着非比
6、寻常的魅力和地位。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杨万里笔下的月则显得陌生多了,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遗忘在记忆的某个角落。事实上,“杨万里有近三十首直接以待月、望月、玩月、追月为主题的作品,而涉及咏月诗句的作品更是多达百余首。如此多的咏月诗承载了传统咏月诗的内涵精髓,同时注入了诚斋先生个人的睿智与理性,表达了其生命意识与宇宙情怀,丰富了月意象在古诗词中的内涵意义”郭艳华.杨万里咏月诗的哲学内涵解读[J].《名作欣赏》第20期,2010:23因此分析和探讨杨万里诗中月的意象,不仅对全面认识和理解其诗歌创作的多重性艺术风格和个人鲜明特色有着重要意义,也
7、是对中国古典诗歌月意象的一点补充。一、杨万里诗歌月意象的內涵在文明产生以前,月亮的含义是单一的,它是我们夜间在天空看到的一个发光体,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随着文明的发展,月亮的内涵就被赋予了各种主观情感,由单一到多样,由简单到复杂。我们无法追溯第一首写月的诗歌是什么,但是在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便有了月的踪迹。例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浏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这是一首写月下思念爱人的诗,月在此处有着思念的内涵。皎洁素净明朗的月光下,诗人的脑海中浮现出魂牵梦绕的
8、女子,她的脸庞娇美妩媚亮丽,她的身影苗条婀娜轻盈,诗人的思念来的突然而强烈。这首诗以月来赞扬姑娘的美貌,以写月而引出爱人,可见月也被赋予美的内涵。咏月诗由春秋发展到南宋,一千多年间又有了更丰富的内涵。细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