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935607
大小:6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6
《实验四 粗糙链孢霉顺序四分子分析 一、目的 1 了解粗糙链孢霉的生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四粗糙链孢霉顺序四分子分析一、目的1.了解粗糙链孢霉的生活周期及特性。2.通过对粗糙链孢霉的赖氨酸缺陷型和野生型杂交所得后代的表型分析,了解顺序四分子的遗传学分析方法,进行有关基因与着丝粒距离的计算和作图。二、原理粗糙链孢霉(Neurosporacrassa)属于真菌中的子囊菌纲。它是进行顺序四分子分析的好材料。粗糙链孢霉的菌丝体是单倍体(n=7),每一菌丝细胞中含有几十个细胞核。由菌丝顶端断裂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有两种,小型分生孢子中含有一个核,大型分子孢子中含有几个核。分生孢子萌发成菌丝,可再生成分生孢子,周而复始,这样形成粗糙链孢霉的无性生殖过程。粗
2、糙链孢霉除无性生殖过程外,也可以进行有性生殖。粗糙链孢霉的菌株具有两种不同的接合型(matingtype),用A,a或mt+,mt-表示。接合型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并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没接合型菌株的细胞接合产生有性孢子,有性孢子可很快进入减数分裂。有性生殖过程有两种方式:1.当菌丝在有性生殖的杂交培养基上增殖时,就会产生原子囊果,内部附有产囊体,若另一接合型分生孢子落在这原子囊果的受精丝上时,分生孢子的细胞核进入受精丝,到达原子囊果的产囊体中,形成接合型基因的异核体。进入产囊体中的分生孢子的核发生分裂,并进入产囊菌丝中,被隔膜分成一对细胞,形成钩状细胞,亦
3、称原子囊。钩状细胞顶端细胞的两核形态合子,合子核再进行减数分裂,分为四个单倍体的核,就是四分体,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变成8个核,顺序地排列在一个子囊中。原子囊果在受精后增大变黑,成熟为子中果。一个子囊果中有30~40个子囊,成熟的子囊孢子呈橄榄球状,长30~40mm,比3~5mm的分生孢子要大得多。子囊孢子如经60℃处理30~60分钟,便会发芽,长出菌丝,进入无性繁殖。2.不同接合型的菌丝相接触,两核配对,但不融合,形成形成双核体,随着双核体菌丝的发育,子囊壳中形成很多伸长的囊状孢子囊,即子囊进行发育。在这些尚未成熟的子囊中即含有融合以后形成的二倍体合子。合子形
4、成以后就很快在发育着的子囊中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减数孢子,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8个单倍体的子囊孢子。而整个子囊壳就成为成熟的子囊果(图8-1)。粗糙链孢霉的子囊孢子是单倍体细胞,由它萌发长出的菌丝亦是单倍体,即它们是减数分裂的产物。所以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性状在杂交子代中就可以看到分离。在粗糙链孢霉中,一次减数分裂产物包含在一个子囊中,所以从一个子囊中的子囊孢子的性状特征就很容易直观地看到一次减数分裂所产生的四分体中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而且8个子囊孢子是顺序地排列在狭长形的子囊中,根据这一特征可以进行着丝粒作图,并发现基因转换(geneconversion)
5、。如果两个亲代菌株有某一遗传性状的差异,那么杂交所形成的每一子囊,必定有4个子囊孢子属于一种类型,4个子囊孢子属于另一种类型,其分离比为1:1且子囊孢子按一定顺序排列。如果这一对等位基因与子中孢子的颜色或形状有关,那么在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子囊孢子的不同排列方式。本实验有赖氨酸缺陷型(Lys-)与野生型(Lys+)杂交,得到了子囊孢子分离为4个黑色的(+)和4个灰色的(-)。黑色孢子是野生型;而赖氨酸缺陷型孢子成熟迟,在野生型孢子成熟变黑时,还未变黑,而呈浅灰色。根据黑色孢子和灰色孢子在子囊中的排列顺序,可知合子在减数分裂时,基因Lys-和着丝粒之间发生交换的
6、情况,最终可有两大类型的子囊出现,即第一次分裂分离子囊和第二次分裂分离子囊(图8-2)。从图8-2可以明显看出,第二次分裂分离子囊的出现,是由于有关的基因和着丝粒之间发生了一次交换的结果。即凡由第二次分裂分离形成的子囊为交换型子囊,而由第一次分裂分离形成的子囊为非交换型子囊。第二次分裂分离的子囊越多,则有关基因和着丝粒之间的距离越远。所以由第二次分裂分离子囊的频度可以计算某一基因和着丝粒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着丝粒距离。由于交换仅发生在二价体的四条染色单体中的两条之间,所以交换型子囊中仅有一半子囊孢子属于重组类型,因此可据下列公式求出着丝粒与有关基因之间的理组值或图
7、距:有关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重组值=交换型子囊数(1/2)/交换型子囊数+非交换型子囊数×100%三、实验材料1.粗糙链孢霉野生型菌株,Lys+,接合型A,分生孢子呈粉红色。2.粗糙链孢霉赖氨酸缺陷型菌株,Lys-,接合型a,分生孢子呈白色。四、器具和试剂显微镜、镊子、酒精灯、接种针、滤纸、载玻片、试管、培养皿、解剖针。基本培养基、补充培养基、完全培养基、杂交培养基(以上培养基配方见本实验附录,供选用)、5%次氯酸钠(NaClO)、5%石碳酸。五、实验步骤1.菌种活化:菌种平时在4℃~5℃保存,使用前要先进行活化,以让菌种生长状态良好。只需将菌种分别接在完全培养基
8、试管斜面上,28℃温箱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