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929618
大小:3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6
《中华传统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泉州市“学校素质教育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实践能力的影响”课题研讨文章中华传统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的积极影响与道德教育价值永春教师进修学校郑建三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大的价值,而且它的某些部分内容经过转化和改造,也能为世上更多的人所乐意接受,产生越来越大世界性的广泛影响。在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各国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中国传统文化对亚洲,尤其是对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影响源远流长,广泛而又深刻,形成了一个在地理上的中国本土为中心,在文化上以中文为轴心的中华文化圈。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世界的发展也产生过巨大影响。今天,当人类社
2、会的历史已进入了21世纪,在西方世界的物质文明已得到高度发展的时候,中国传统文化并没因时代的变迁失去它原有的魅力,对西方世界人们的吸引力也逐渐增强。许多现代西方思想家感到:在现代工业文明给世界带来富足和幸福的同时,也带来痛苦和不幸,诸如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现代疾病等等,他们看到西方工业社会弊端丛生,问题重重,也就是说,当现代化为人类带来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现代病”。1988年在巴黎召开的“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获得者国际大会上,诺贝尔物理学得奖者、瑞典科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指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
3、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泰勒指出:“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当这些价值观念超越国界,超越时代;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这告诉我们:西方思想家希望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解决世界性的问题,促使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7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成为当今世界高度关注的议题之一。人们普遍认识到,人类目前面临的人与自然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和严峻,这使人类不得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探求环境伦理的基石。中国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是追
4、求“天”与“人”之间的和谐均衡、统一的“天人合一”思想,这一思想中蕴含着深邃的生态伦理观,与当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吻合,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天人合一”思想源于殷周时代,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命题。其核心在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深入研究和探讨“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伦理意义,从中寻求对可持续发展的启示,是构建我国乃至整个世界现代文明的新模式。“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贡献给人类的生态智慧。下面对我国“天人合一”思想进行简析。一、古代和谐自然观“天人合一”思想简介1、天人合一思想含义我国古代思想家把自然称为天或天地,并将其
5、视为一个整体。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人与自然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对立物,肯定人的至上价值并不是要以否定自然本身的独立价值为前提;人的存在与自然的存在是互为包含的,人化于自然之中,自然也溶化于人之中,这种观念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西方人文主义认为,人独立于自然,自然也独立于人,而作为人研究、认识、改造对象出现在人面前,人通过对自然的改造达到自己的目的。人与自然是相对立的,实现人的价值就需征服自然,让自然满足人的需要。西方文化强调科学的发展,强调征服自然。2、“天人合一思想”主要内容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所谓天人合一是自然法则,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
6、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反对一味地向自然索取,反对片面地利用自然与征服自然。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类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归宿。美国著名学者卡鲁拉对老子这一循环演化思想作了高度评价“道家提供了最深刻、最完善生态智慧,它强调自然循环过程,包括人和整个社会的一切现象之间潜在的一致性。”庄子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儒家对天人合一观念进行许多阐发。孔子主张以“仁”待人,也以
7、“仁”待物,即所谓“推己及人”,“成物成己”《中庸》说7“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都是在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他所追求的是通过“尽心知性知天”的途径,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境界。他还提出“亲亲”、“仁民”、“爱民”等主张,也就是要扩展“爱”,由己及人,由人到物,把仁爱精神扩展到宇宙万物。宋代张载主张人类是我的同胞,天地万物是我的朋友,天与人、万物与人本质上是一致的。中国古代哲人根据天人合一的观点,要求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善待鸟、兽、草、木,提出丰富的保护自然资源
8、的思想。孔子提出“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主张只用鱼竿钓鱼,不用大网拦河捕鱼,并反对射猎夜宿之鸟,反对人类的滥捕、滥猎。史书上记载的“网开三面”、“里革断罟”等典故体现了古人善待自然万物的生态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