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883537
大小:36.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06
《写人散文《风劲角弓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写人散文《风劲角弓鸣》写人散文《风劲角弓鸣》写人散文《风劲角弓鸣》写人散文《风劲角弓鸣》写人散文《风劲角弓鸣》写人散文《风劲角弓鸣》写人散文《风劲角弓鸣》写人散文《风劲角弓鸣》写人散文《风劲角弓鸣》写人散文《风劲角弓鸣》写人散文《风劲角弓鸣》写人散文《风劲角弓鸣》写人散文《风劲角弓鸣》冰雪之姿,皓玉之容。--UUMOB 题记:世上最难的事就是求而不得。于是苦苦求,牵牵绊绊,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其实是坚守自己一个早就向往的一个目标。坚守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坚守还是:所有人全走了,全撤了,只有你在,哪怕光阴全
2、走了,可是,你还在。坚守让一颗心没有崩溃,而是,活出宁静与安好。他说:“要没有把民族文化当成珍宝,那这个民族就完了。”恋上蒙古族传统弓箭的诺敏朝鲁不是寂寞的,诺敏朝鲁的宿命就在这里。 在一个城市,有机会相见的老乡并不是很多。我见到诺敏朝鲁,是一次偶然,那是旗里在这个城市的会展中心搞农产畜产品展览,与旗委宣传部李延辉一起吃饭,见到的,他俩是一个苏木的,离着八里地。 诺敏朝鲁,我俩都是1962年出生的,他比我大9天,一个年代,又是同龄人,还是一个月生的,除了乡情外,又多了一种兄弟情义。 他中等个子,脸
3、色黝黑,穿着摄影服,这与他的电视台体育记者身份有关系,每天在赛场上转来转去的,冰天雪地的,风吹雨淋的,不黑才怪呢。我们俩聊的很投机。他原来想不喝酒了,他说酒量不大,还要有事,说到尽兴了,他就端起了酒杯,可见也是个性情中人。 人喝了酒,感情就近了,话也就亲了。那是乡情酿就的情绪,是乡情那根绳拉着呢,骨子里有了一份情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呀。 他说,他是奈曼旗清合苏木斯布呼勒敖包嘎查的。他说,我们那个嘎查,全村182户,657口人,这些年大学毕业的有171人,在校的38人。去年农历5月13日敖包节,回去了
4、很多人。是有名的“秀才村”。我在旗里工作时就知道,他说到这脸颊赤红,眼睛放光,满满的自豪。 诺敏朝鲁说,他们村子现在那个敖包,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是奈曼第三任王爷修的,那是蒙古族黄金家族后裔,呆过的地方,看见是有个好风水的。蒙古族信奉长生天,可见是一个天地人融合的地方。我们嘎查全是黑土地,是一个草原丰美,土地肥沃的地方,人杰地灵呢。 他说,他小时候是个藏语名字,叫尼玛扎力仓,由于名字跟老师一个名字,老师就说,这样叫来叫去,不好,改了吧。老师忌讳名字也对,毕竟老师叫了三十多年了。老师就给他起了蒙古
5、语“诺敏朝鲁”的名字,汉译是“碧玉”的意思。 现在想来,他说,诺敏朝鲁的名字也不错,不管什么颜色的“玉”,是“玉”总会发光的。 第一次见面,诺敏朝鲁给我的感觉,就透着一种灵气。 那天,没有深聊。我们相互留了电话,他说饭后要跟旗长探讨几个事情。 他没有细说,我也没有追问。我深信,我们还有机会。 再见面,仅仅是一个星期以后的中午。他带了一瓶酒,去了老乡开的新东北饭馆。 我才知道他的另一面。在他身上有更加闪光的东西。 他骑着电动车去的,还是穿着那件摄影服。一点不像个记者,朴实的像一个工匠。 我
6、俩要了几个家乡菜。他说,我酒量小,我喝半杯,你喝一杯。我欣然应允。我们边喝边聊。 他告诉我,那天跟旗长汇报的事。在那天吃完饭,他又去找旗长汇报三件事,一个是要在奈曼搞敖包节,就在他的家乡的嘎查;二是将射箭比赛纳入家乡那达慕大会项目,他免费提供弓箭和器械;三是在家乡建设蒙古弓箭推广项目。他说,我告诉你一个特大好消息:自治区敖包节推展委员会决定,将我们的家乡清河苏木斯布呼勒敖包为市敖包节推展示范旗,在农历5月13日就去挂牌。这几个事都如愿了。 他兴奋,也很激动,他对民族文化痴迷很久,就像一个“疯子”。他
7、长期奔波的事情有了着落,他能不激动吗。 诺敏朝鲁学习很刻苦,后来考进了通辽民族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分到内蒙古电视台做技术工作,当了十多年的技术人员,他是一个精于专业的人,职称到了副高。1994年,他就改当了蒙古语编辑,后来又当了体育记者。他说,他职称就改了三次,高级工程师、高级编辑、高级记者,都没有离开过“副”字,他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记者是一个自由的人。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弓在箭要射出之前,低声对箭说道,你的自由是我的。” 诺敏朝鲁说,他在行政职务没有建树,不是没有能力,他不想随波逐流。诺
8、敏朝鲁是一个耿直的人,是蒙古族里少有酒量的人,他不愿喝的昏天黑地的,他是性格乐观,做事执着,他想静静地做点事情。 1999年7月,诺敏朝鲁赴赤峰市翁牛特旗白音塔拉苏木采访那达慕大会,那是他第一次见到蒙古族传统角弓。他当时采访了一位62岁的老人,这位老人有把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老弓,这引起了诺敏朝鲁的兴趣,节目播出后,也引起了很大社会反响。那时诺敏朝鲁常能接到热心电话:为什么不传承下去,现在还有人会做吗? 对于弓箭历史是久远的,由蒙古国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