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871691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6
《现代文必考阅读妙招解词语及句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文必考阅读妙招解词语及句子(一)如何理解重要词语?解题的常见思路(1)解释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词语用“还原法”,寻找本体,把生动、形象的说法还原为平易朴实的说法。示例1.结合语境解释“婢女”的含义。(不超过10个字)应当说,文艺的商品化是历史的进步。在前市场经济时代,文艺依附于政治伦理,作家艺术家依附于国家、权贵,不能获得文品和人格的独立,而且,文艺脱离大众,成为上层社会的专利。只有文艺的商品化经过一般中介物的中介,才打破等级界限,成为大众消费的精神产品,获得普及。同时,文艺以其娱乐性(当然也还有审美性)为大众所推崇,从而摆脱了作为政
2、治伦理的婢女的屈辱地位,获得独立发展,作家艺术家也走出宫廷和权贵之家进入市场,成为自由职业者,获得人格的独立,他们不再抑他人鼻息,而可以作为自由的个性来创作。思路解析:要解释“婢女”在文中的含义,首先要弄清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根据语境中“文艺……摆脱了作为政治伦理的婢女的屈辱地位”可知,“婢女”的本体是“文艺”;其次,要以文艺为主干,确定限定词,换句话说,即要弄清什么样的文艺才像“婢女”,根据语境中“文艺依附于政治伦理”“摆脱了作为政治伦理的婢女的屈辱地位,获得独立发展”等句子可知,“依附于政治伦理的文艺”“居于政治伦理之下,没有独立发展自由的
3、文艺”才像“婢女”。据此分析,考虑到字数限制,我们可以得出答案:“婢女”在文中指“依附于政治伦理的文艺”。(2)解释言在此而意在彼,运用了反语、象征等手法的词句运用“追问法”,通过表层义来追问其本义和象征义。示例2.第一自然段中的“杰作”指的是什么?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但既已认清了是兽行,似乎也就不必再用人类的道理和它费口舌了。甚至用人类的义愤和它生气,也是多余的。反正我们要记得,人兽是不两立的,而我们也深信,最后胜利必属于人!……【试题解析】“杰作”的词典语义是“超过一般水平
4、的好作品”,将此表层义带入语境,不难发现这种表层义明显与语境不和谐,这种情况下,可运用“追问法”寻找答案。一问,刽子手“超出一般水平的好作品”(杰作)指什么?(兽行或曰超兽行,是反语)再问,“兽行或曰超兽行”具体指什么行为?(背景资料中所指的国民党反动派镇压学生的行为)。经过两次追问,可知答案为:“杰作”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3)解释指代性词句和其它一些高度概括、内涵丰富的词句运用“扩展法”,由此及彼,根据词句所在的语境进行具体阐述。示例3.这种命意”具体所指的内容是什么?(不超过16字)梁实秋写过一篇散文《寒梅着花未》,涉及到文艺的批评方法
5、、诗的艺术特质和诗人气质这些重大的理论课题,倘若写成理论专著,他自会旁征博引有理有据纵横驰骋,以充分阐释他的诗学见解和美学观点。可是在一篇千字散文中完成这种命意,是十分困难的,不仅需要容量的浓缩,而且需要在散文文体允许的限度之内,以散文的笔致完成理论观点的传达,自然需要散文的大手笔和理论大家共聚一身的禀赋了。【试题解析】“这种命意”属于指代性词句,可运用“扩展法”,根据语境可知,其指代的是“旁征博引有理有据纵横驰骋,以充分阐释他的诗学见解和美学观点”,该题有字数限制,提取要点,答案为:充分阐释他的诗学见解和美学观点。(4)解释开头、结尾一些意味深
6、长的词句运用“返本法”,结合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来阐释。“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引了。【试题解析】这里的“吞咽”无疑不是真正的吞咽。依照常理,“吞咽”和“春天”4搭配不当,但此处的搭配显然更能显示出作者的情感。运用“返本法”,推敲一下作者的感情再依据与春天进行搭配的习惯,可知“吞咽”在此处是享受、欣
7、赏之类的意思。那么“尽量地吞咽”就是尽情地享受和欣赏。(二)如何理解重要句子?1、看位置。文中重要句子,一般有其位置或特点:揭示段意的重要语句,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尤其是在社科论说文中,要抓住带有结论性或概括性强的句子,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要抓住文章挈领性、过渡性的、总括性的语句以及可以区分段内层次的句子。例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美哉,书卷气我喜欢孩子身上有几分书卷气,方不至于势利庸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其实,读书是认识自我并优化人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大学者熊十力说他读《儒林外史》会全身冒汗,他发现许多丑恶的东西还在自己生命的深层次起作
8、用。王冶秋先生十四遍读《阿Q正传》,他的体会是,“第一次读它,我们会笑得肚子痛,接着鄙弃其人,之后鄙弃化为同情,同情上升为深思,再读,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