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863844
大小:536.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8-06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12年3月目录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模式…………………1(一)基本培养模式………………………………………………………………………1(二)课程设置……………………………………………………………………………2(三)培养特色……………………………………………………………………………2(四)学生选拔机制………………………………………………………………………3(五)特殊培养机制…………………………
2、……………………………………………3(六)激励机制……………………………………………………………………………4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5(一)培养目标……………………………………………………………………………5(二)培养标准……………………………………………………………………………5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8(一)培养目标……………………………………………………………………………8(二)培养要求…………………
3、…………………………………………………………8(三)专业核心课程………………………………………………………………………8(四)教学特色课程………………………………………………………………………9(五)基本信息……………………………………………………………………………9(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9(七)主要课程培养矩阵…………………………………………………………………14(八)主要课程专业目标实现矩阵………………………………………………………15四、电气工程及其自
4、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平台建设……………16(一)加强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16(二)以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16(三)加强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7(四)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7(五)加强国际交流,开拓学生国际视野………………………………………………17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5、…19(一)企业学习目的与要求………………………………………………………………1924(二)企业学习培养模式…………………………………………………………………19(三)实施计划举例………………………………………………………………………21(四)工程专题讲座………………………………………………………………………23(五)实习考核及实习纪律………………………………………………………………2424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浙江大
6、学“以人为本、求是创新、整合培养、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以“重基础、重设计、重创造”为指导思想,以“夯实基础、拓宽口径、重视设计、突出综合、强化实践”为教学实践目标,构筑通识基础教育、专业工程教育、综合工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强化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与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工程应用、工程研究以及创新创业的有机结合和匹配互动,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创新型、工
7、程型、国际型、管理型”的卓越工程师。(一)基本培养模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本科层次上主要以培养应用设计型工程师为主。本科阶段通过组建应用设计型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班,采取“3+1”本科应用设计型工程师培养模式,累计3年在校学习(含在校参加科研和工程训练),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以及做毕业设计,实行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实行学校、企业双导师制指导模式,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的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责
8、任心强的人员联合指导。进入卓越工程培养阶段,为学生配备校内和企业双导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企业生产实际需要选定合适的课题或方向,指导学生开展工程科研训练,要求学生定期提交进展报告,进展报告中要反映学生的学术成果,如设计报告、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竞赛获奖等。组织学生开展工程学术问题交流,通过科研氛围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研究兴趣和科研探索精神。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期间,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和双导师优势,指导学生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