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81639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2
《《被压扁的沙子》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被压扁的沙子》教案《被压扁的沙子》教案《被压扁的沙子》教案张笑天——《被压扁的沙子》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把握本有关恐龙灭绝的观点 本说明其观点的行顺序及语言特点 (二)能力目标: 善于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中提取主要信息 (三)情感目标: 1、科学需要合乎逻辑的分析、探索 2、广泛阅读科普,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所说明的事理,领会的说明顺序 2、、品味本语言严密准确的特点 三、时安排:1时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被公认为当今美国科
2、幻小说家的泰斗的阿西莫夫所撰写的一篇说明性《被压扁的沙子》。 的题目通常对有一定的概括或提示作用,看到本的题目《被压扁的沙子》,你猜想本会写些什么呢?大概会介绍类似沙子为什么被压扁,或者被压扁的沙子是什么样的之类的问题吧。 本到底介绍什么科学知识,我们肯定能在里找到答案。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进入阿西莫夫书写的科学世界吧! (二)据言知意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请同学们浏览,了解本究竟揭示了什么科学奥秘,借此了解本的主要内容。 在品析之前解决字词知识。 1、是介绍沙子的知识吗?(有关恐龙灭绝的原因,原本的主角不是沙子,而是恐龙) 2、题目是《被压扁的沙子》,内
3、容却恐龙灭绝的原因,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偏离主题了?我们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会不会更好? 本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题形象性强,容易激起好奇心,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3、恐龙灭绝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因而产生两种学说“撞击说”“火说”。在探究恐龙灭绝的原因时,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他的观点以什么为依据,又是怎样推论出的? 请仔细阅读,圈点勾画。找出中关键语句,思考作者得出结论的过程。 提示:一般每个段落中都有概括性、提示性的字或语句,在阅读中画出这样的内容
4、可以帮助你提炼主要信息,快速准确的掌握主要内容。所以说,圈点勾画是学习语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组讨论,与周围同学分享你的阅读信息,并交流观点,让同学明白得出结论的原因及过程。[请几名同学展示] 作者运用严谨的思维方法,层层剖析了恐龙灭绝的原因(边总结边板书): 作者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说明顺序: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研成果→印证观点。这是一种追本求,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指按照人们思维发展的顺序,进行合理的推论而得出科学结论的思维过程,写作有关科学知识
5、的是通常会采用这种符合思维顺序的方法作为行思路,这就使逻辑顺序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共同成为说明的三大说明顺序。 (三)顺意品言 同学们对逻辑顺序有了基本认识,可是将深奥的事理由浅入深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一方面需要缜密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还要借助语言这个有效的交流工具。准确严密是说明语言的基本要求。品味语言特点也是我们阅读的一项基本能力。 1、请看大屏幕上的这两句话: (1)这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2)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有“也许”跟没有“也许”,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6、? (点拨:“这”指什么?“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使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是导致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是客观事实,还是根据现象推出的结论?是科学家根据科学现象进行科学推测得出结论。如果去掉“也许”,句子意思就成了一个科学的判断,与客观事实不符。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去掉“也许”,句意过于绝对化,与客观事实不符。) 虽然只是一个词的应用,却足以体现说明语言准确和严密的特点了。 2、请看这两句话: (1)如果在80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2)如果在大约10000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左右,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像(2)一样
7、,把表示温度和时间的词换成不确定的大约数字,行不行? (不行。因为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的温度和时间是推测出的,还是经过科学验证的客观事实?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使用数字必须采用经过科学验证后确定的数字,数字的运用同样可以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3、(学以致用)你在中还能找出与前两个事例相似、能够体现说明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的句子吗?尝试分析这些句子。 4、小结:通过《被压扁的沙子》这篇的学习,我们亲密接触了阿西莫夫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他用缜密的逻辑顺序、准确严密的语言,使我们明白了恐龙灭绝的原因。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再次遇到类似时,能够学以致用。
8、(四)悟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