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785755
大小:3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5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爱好的课程。面对我们的教学现状:机械模拟、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重复作业、测试练习。已经让人很是茫然。学生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
2、。在新课程实施中,随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一言堂”、“满堂灌”现象少了,但是,有相当多的教师,他们的潜意识里没有学生的存在空间;他们仍把自己当作主体,把学生当作客体;即使承认学生是主体,却不知道怎样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谓潜意识里没有学生的存在空间,指在教学中,教师从备课开始就未曾或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在课堂上一切按既定教案办,不根据课堂情境及学生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厢情愿”、“单向流动”。所谓视学生为客体,是指教师把学生当成一只可以随意往里面填充东西的容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消极的
3、地位。不知道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教师只在方法的层面考虑问题,只能围绕多提几个问题、多让学生发言、多组织几次讨论等方面组织教学活动,本质上是只追求形式,不讲究实效。由此可见,在新课程实施的同时,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与之相适应,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任务。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且阅读一
4、篇课文,你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在《送行》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用一句话来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说一个关于主人公的故事;一个关于作者的故事;一个社会现象……。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种答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的发散思维中已或多或少的渗入了创造性阅读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语文学习的过程就
5、是一个听、说、读、写的过程。具体体现在教学中即:接受者倾听并接受老师的讲授——接受者发表自己观点和见解----接受者阅读文本资料———接受者用语文文字表述自己观点和见解的过程。“初中语文阶段目标教学”在制定“阶段目标”时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在听、说、读、写诸方面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来说,在本质上就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使他们的心智、情感、思想道德素质在正确的轨道上有一个较全面的发展。而“应试教育”则只能单打一,培养学生过“独木桥”上苦苦挣扎。传统教学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往
6、往以“教师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的讲为中心,学生只是一味的听,整个课堂简直就是教师的舞台。对语文教学的过程只完成了听和读这两个教学环节。可以说是不完整的教学。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上,学生偶尔被老师提起来回答一下问题,准备好的学生,从中得到肯定,也因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未准备好的学生,因为回答吞吞吐吐,稍一不巴题,定然成为老师批评的对象,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更有甚者,干脆不学了。试问,这样的学生难道就不想在老师面前表现好一些吗?我们自己也做过学生,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和
7、赞赏,只不过因为自身的某些因素,不能象别的同学那样优秀罢了,此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认真思考问题,即使在表述上不很成熟,我们也没必要过分苛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语文课教学,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短的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
8、不愿看到的现象:老师的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到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段就读哪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的感受”,而教师不能发挥主导作用,一堂给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