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五单元教案

八上第五单元教案

ID:15773499

大小:501.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8-05

八上第五单元教案_第1页
八上第五单元教案_第2页
八上第五单元教案_第3页
八上第五单元教案_第4页
八上第五单元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上第五单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课题:二十一、桃花源记第__1课时总序第44个教学设计课型:精讲课预设目标: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2.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3.理解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教具与学具准备:录音机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教学预案教学改进与随记一、导入。1.作者简介:略2、导语:同学们学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

2、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二、检查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豁然(huo)严然(yau)阡陌(qian mo)诣(yi)2.熟读课文,查字典,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三、课文分析1.朗读课文。2.请同学们试翻译课文。(每生翻译一句)3.掌握课文注释的词语。(补充注释如下)1.古今词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今义:(味道)新鲜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今义:交通运输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绝境古义:与

3、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连词)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缘古义:沿 今义:缘故,缘分延古义:请 今义:延长.延伸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今义:口液2.一词多义舍:舍弃 便舍船 房子 屋舍俨然 寻:寻找 寻向所志不久 寻病终志:做标记 处处志之标记寻向所志向:以前 寻向所志对着 眈眈相向3·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四、作业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教学设计课题:二十一、桃花源记第__2课时总序第45个教学设计

4、课型:精讲课预设目标: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2.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3.理解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教具与学具准备:录音机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教学预案教学改进与随记一、导人。二、课文分析1.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二部分(第2~3

5、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第三部分(从第4节到完)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3.提问: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4.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5.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6.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7.提问: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8.提问: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6、9.提问: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10提问: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11.提问: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里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

7、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三、小结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教学设计课题:二十二、短文两篇第__1课时总序第46个教学设计课型:精讲课预设目标: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3、当堂背诵全文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教具与学具准备:录音机教学预

8、案与教学改进:教学预案教学改进与随记一、导入1、引导学生总结全文的构思。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2、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