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新课程通识讲座

2008年新课程通识讲座

ID:15729001

大小:6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5

2008年新课程通识讲座_第1页
2008年新课程通识讲座_第2页
2008年新课程通识讲座_第3页
2008年新课程通识讲座_第4页
2008年新课程通识讲座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8年新课程通识讲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8年新课程通识讲座学习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岳阳市一中教科室吴亮初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按市教科所安排,我校在暑假已经完成2008年新课程国家级远程研修(骨干班)和高二新课程市级培训的基础上,由学校自行组织高一新课程培训,今天我受学校委托在这里讲一讲实施高中新课程中所面临的几个问题。下面讲四个方面的问题:①现行课程为什么要改革?②怎样对待新课程改革?③怎样实施好新课程?④新课程与高考选拨人才的关系。第一个问题:现行课程为什么要改革?一、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首先我们从新中国7次课程改革的演变和发展来认识第8次新课程改革的必要

2、性。第一次课程改革,时间是1949-1952年(3年)主要任务是破旧立新,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的框架。第二次课程改革,时间是1953-1957年(4年)当时新中国急需大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此次课程改革使基础教育在彷徨与探索中建立起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基础教育体系。第三次课程改革,时间是1958-1962年(5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大跃进、反右批右的特定历史时期,人们意识到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于是采取极端措施大量削减学科类知识比重,使新中国刚刚成熟的基础教育体系遭到严重破坏。第四次课程改革,时间是1963-1966年(4年)

3、,此次课改国家纠正了第三次课改的12错误,继续执行第二次课改所建立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但1966-1976年的十年浩劫使基础教育完全被破坏。第五次课程改革,时间是1978-1980年,当时国家处于拨乱反正、百废待新、人才短缺的历史时期,基础教育秩序急需恢复,此次课改的主要任务就是恢复原有的基础教育体系。第6次课程改革,时间是1981-1985年,当时国家处于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时期,国家提出要解放思想,谋求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社会急需大批优秀精英人才。为尽快培养各领域的优秀人才,此次课改就是将基础教育转型为精英教育。第7次课程改革

4、,时间是1986-1993年,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国家继续坚持精英教育模式。前7次课程改革,人们对课程的认识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最早关注的是学制问题,然后是课程教学计划,再是教学大纲与教材。对课程实施与评价关注不多,有关课程目标的讨论还没有涉及,课程结构只是做了些微调,课程设置越来越专门化、专业化。前七次课程改革以文化大革命为界分两段:文化大革命之前四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是:构建完整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建设者”既需要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又需要有劳动意识、劳动能力。这个时期基础教

5、育旗帜鲜明的强调两点:一是主要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思想觉悟。二是削弱学科内容在教学中的比重,强调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生产、生活。从这里折射出学生生动活泼、课业负担不重的幸福状态。文化大革命之后的三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是:基础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科化、专业化的人才,是走学科化、专业化道路为特征的精英教育。即一层层筛选好学生的沙里淘金,12但是沙子可以淘汰,人可以淘汰吗?一少部分人成功的同时,大部分人淘汰了,这与以人为本的思想相反。精英教育理念和模式引领和替代了整个基础教育理念和模式。精英教育理念和模式下的传统高中课程的优

6、势和不足:优势:1、有利于为培养学科专业人才奠定基础2、有利于传承前人积累的文化遗产3、有利于教学活动的简洁和规划4、有利于以量化方式组织考试和评价不足:1、学科教学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摧残了大部分学生身心健康,增加学生心理负担,降低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2、教条化灌输式教学方式脱离了大部分学生的实际和社会实际。3、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学生的个性发展,缺少操作性课程、社会实践课程。4、考试只考查了学生熟练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的精确性、完整性和学生的反应速度。二、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全世界最畅销的书《谁动了我的奶酪

7、》生动地阐述了“变是唯一的不变”这一生活真谛。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人们对“人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且在悄悄发展变化,这个变化可以从一个机构的名称变化反映出来。由分配办到就业办(有指导性质)再到就业服务中心(有学生才有价值)--人才交流中心。计划体制时代“人才”是一块砖,没有自己,没有个性,你学什麽?你是谁?并不重要,学校按统一模式、统一要求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分配办主任决定这个人一生的命运。市场经济时代“12人才”是知识、能力各异,气质、个性不同的有特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学生毕业后与就业单位在人

8、才交流中心进行双向选择。这种变化形象的说就是:由“他学的,我也学”到“他会的,我也会;他不会的,我也会”再到“他做的一般,我做得更好”,发展趋势是最大限度地彰显个性,实现个体现实利益。“新中国7次课程改革的演变和发展”和“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清晰地折射出新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