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718653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5
《试析依托社会需求进行课程改革.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依托社会需求进行课程改革 论文关键词:课程改革 课程体系 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我校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理论源于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按照高等职业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分析专业课程的特点及内在规律,依托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思路。 一、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理论依据及主要思路 1.关于课程与课程体系的关系方面: 课程体系是单个课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接的有机整体,是按学生的认识规律、能力培养规律和素质形成规律科学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除了具有上述的基本体系要求外还必须体现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按整体
2、性原则确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对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而言,高职的课程体系应统一到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上来。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应根据岗位或岗位群职业技术能力,确定课程与课程内容,形成理论课程体系。 2)按课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原则确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内部各课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表现为课程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单个课程的功能发挥要受到其它课程的影响;另一方面单个课程的功能的发挥,将影响到其它课程的发挥。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到课程体系各课程之间关联性。 3)按目标性原则确定课程体系
3、。高职课程体系改革应始终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这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总线,课程体系中的单个课程教学目标应始终指向这个总目标。因此,课程体系实质上是个目标体系。在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时,按专业培养目标设计单个课程的设计目标,构建课程的教育目标,构建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能力形成规律优化课程内容。 4)按层次性原则确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层次性原则体现在课程之间的层次性和课程内容的层次哇。课程之间的层次性表现为正确处理课程之间的先后顺序关系、衔接关系;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应按照人们的认识事物的本身规律组织课程内容,体现知识和能力形成的顺序渐进的规律。 5)按先进性原则确
4、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及时反映当前先进的教育思想及教育理念,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高职教育改革的实际,科学合理地构建高职课程体系。 2.关于课程内容改革方面: 课程内容改革必须紧紧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而精心组织课程教学内容,确定课程的教育自标以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在此基础上应遵循如下的原则: 1)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兼顾一般能力培养的原则。 2)素质教育与课程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原则。在课程内容中贯穿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要把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密切的结合起来。也就是在课程教学中树立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在课程教学的同时,体现出素质教
5、育的要求:①养成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②养成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③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3 3)知识点与能力目标相结合的的原则。知识要上升为能力,这是学习知识的目的,也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的客观要求(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间环节是实践,因为实践的结果既丰富了知识的内容,又使单个知识点之间建立了联系,从而形成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因此,课程内容中应有明确的知识点和能力目标,以及形成能力目标所需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4)体现时代性、先进性的原则。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必须从课程的内容中体现出来。也就是说课程内容
6、改革必须反映先进的生产技术、先进工艺,反映时代的客观要求,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5)体现信息化教学要求。没有教学的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一起教学的高效率、形象性、直观性、交互性及模拟性深刻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因此,课堂内容改革应包括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即在课堂内容体系中体现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 3.关于高职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 1)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目的就是要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培养“合格+特长”的高职毕业生,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目标就是要提高课程教学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和通俗易懂性。如何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法与手段,应根课程的性质
7、与内容、施教对象以及有利于职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2)根课程性质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和手段的原则。课程按其性质和内容可大致分为理论类和实际动手类等课程,不同类型的课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必须面对施教对象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法并用,如讲学练结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提示法等,提倡精讲多练。 4)按有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