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血液 教案参考

第2章 血液 教案参考

ID:15697279

大小:21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4

第2章 血液 教案参考_第1页
第2章 血液 教案参考_第2页
第2章 血液 教案参考_第3页
第2章 血液 教案参考_第4页
第2章 血液 教案参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2章 血液 教案参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章血液2.1体液与血液查看【大字中字小字】[目的与要求]掌握:   1.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基本概念   2.血液渗透压、pH值、红细胞数相对稳定的机制熟悉:   1.血液的功能   2.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的生理意义和机制了解:   1.血细胞生理特性   2.血型及输血原则[重点]   1.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基本概念   2.血液渗透压、pH值、红细胞数相对稳定的机制   3.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的生理意义和机制[难点]   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课堂组织]   讲述、实例与多媒体教具结合[教学内容]2.1体液与血液2.1.

2、1体液与内环境概念   动物体内所含液体总称为体液   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可直接和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生物的大部分细胞不能直接和外环境的水环境接触,只能通过细胞外液间接地与水(或外)环境进行交换。所以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以区别整个机体所生存的外环境。2.1.2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自学)   血液是一种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液体组织,在心血管系统内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2.1.3血液的机能   (1)营养功能 血浆中的蛋白质起着营养储备的作用。   (2)运输功能血浆白蛋白、球蛋白是许多激素、离子、脂质、维生素和代谢产物的载体。运

3、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其他功能几乎都与此有关。   (3)维持内环境稳定维持体液酸碱平衡、体内水平衡、维持体温的恒定等。   (4)参与体液调节:运输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改变其活动。   (5)防御和保护功能:白细胞具有吞噬、分解作用;淋巴细胞和血浆中的各种免疫物质(免疫球蛋白、补体和溶血素等),都能对抗或消灭毒素或细菌;血浆内的各种凝血因子、抗凝物质、纤溶系统物质参与凝血-纤溶、生理性止血等过程。2.1.4内环境稳态及血浆的稳定性2.1.4.1内环境稳态   动物生存的外环境的变化可以是很大的,但其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如渗透压、酸硷度等)以及化学成分只能在一定

4、范围内变动,而且变化甚小,即内环境要保持相对恒定。这种恒定是通过动物机体自动的、代偿性调节获得的,因此又称为内环境自稳态,简称内环境稳态(homeostasis)。这种动态平衡不同于可逆的化学反应所出现的正反应与逆反应的平衡,而是在机体整体水平上,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子的总输入与总输出之间达到的动态平衡。 2.1.4.2血浆的稳定性   血液作为机体内环境的一部分,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上起着重要作用,首先血液本身就是一个稳定系统。1.血浆渗透压   渗透压(osmoticpressure)是指溶液中的溶质促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一侧溶液扩散到另一侧溶液的力量。血浆渗透

5、压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中晶体物质(如电解质)形成的血浆渗透压主称为晶体渗透压(crystalosmoticpressure)。对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由血浆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colloidosmoticpressure)。   血浆胶体渗透压对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能使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态的溶液是等张溶液。“张力”实际上是指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颗粒所造成的渗透压,如NaCl不能透过细胞膜,所以0.85%-0.9%的NaCl即是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而尿素能自由透过

6、细胞膜,故1.9%尿素溶液虽然与血浆等渗,但将红细胞置入其中后立即溶血,所以不是等张溶液。渗透压大小与溶质的颗粒数有关。颗粒愈多,渗透压愈大,水总是从渗透压高的一侧流向低的一侧。2.血浆的酸硷平衡:   人的正常血液pH值为7.35-7.47,鱼类血液平均pH为7.52-7.71。主要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体系。每一缓冲对都是由一种弱酸和这种弱酸强碱盐组成,它既能抗酸又能抗碱。其中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NaHCO3/H2CO3。当它们的比值为20/1时,血液的酸碱度也就恒定了。   血液中NaHCO3的含量称为碱贮,鱼类血液的碱贮较高等脊椎动物的低,故其血液的p

7、H不如哺乳类的稳定。除了NaHCO3//H2CO3血浆中还有其它缓冲体系,你知道吗?血浆和血细胞中的有何不同?2.2血细胞生理2.2.1红细胞生理特性2.2.1.1可塑性:   红细胞在通过口径小于它的血管时将发生变形,通过后又恢复原状,称为可塑性.可塑性受3方面的影响  (1)表面积与体积比(比值愈大,可塑性大)、(2)红细胞内和细胞膜粘滞性(粘性愈大,可塑性愈小)、(3)红细胞膜的弹性(弹性愈大,可塑性也愈大)。2.2.1.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在血浆中能够保持悬浮状态而不下沉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以第1小时末在血沉管中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

8、沉降速度,简称血沉(自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