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诊疗新进展指南课件

荨麻疹诊疗新进展指南课件

ID:15623616

大小:1.27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8-08-04

荨麻疹诊疗新进展指南课件_第1页
荨麻疹诊疗新进展指南课件_第2页
荨麻疹诊疗新进展指南课件_第3页
荨麻疹诊疗新进展指南课件_第4页
荨麻疹诊疗新进展指南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荨麻疹诊疗新进展指南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荨麻疹诊疗新进展烟台海港医院急诊科王功军荨麻疹是一种疾病,而非一种症状,症状相同,发病机制却异质性。风团Acentralswellingofvariablesize,almostinvariablysurroundedbyareflexerythema.Associateditchingor,sometimes,burningsensationAfleetingnature,withtheskinreturningtoitsnormalappearance.分类:EAACI指南大体分类急性荨麻疹(病程小于6周)慢性荨麻疹(病程长于6

2、周)物理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热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人工荨麻疹震动性荨麻疹其它胆碱能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荨麻疹性血管炎EuropeanAcademyofAllergyandClinicalImmunology急性荨麻疹(Acuteurticaria,AU)病因:过敏(Allergy),包括食物、空气中的吸入物(尘螨、花粉、真菌袍子等),大部分AU能检测到食物或吸入物过敏原,阳性率为86%。说明AU是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临床特点:1.起病急,皮疹泛发。2.病程不超过6周,80%不超过2天。3.多为急诊就诊,占皮肤科就诊率

3、不到30%。治疗: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如发生过敏性休克、腹痛、气道阻塞,应给与相应处理。定义为风团、红斑、瘙痒,每天或几乎每天发作,病程超过6周。依发病机制不同分为三类:1.物理性荨麻疹:肥大细胞膜的缺陷对物理因素不耐受。2.胆碱能性荨麻疹。3.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idiopathicurticaria,CIU)慢性荨麻疹(Chronicurticaria,CU)物理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皮肤肥大细胞(Mastcells)膜对冷不耐受压力性荨麻疹:Mastcells细胞膜对外界压力不耐受热性荨麻疹:Mastce

4、lls细胞膜对外界压力不耐受日光性荨麻疹:Mastcells细胞膜对日光不耐受(属热性荨麻疹)人工荨麻疹:Mastcells细胞膜对划擦不耐受,和压力性荨麻疹没有实质性区别。震动性荨麻疹:Mastcells细胞膜对震动不耐受胆碱能性荨麻疹主要由于运动、受热、精神紧张、进食热饮或酒精饮料后,躯体深部温度上升,皮肤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表现为受刺激后数分钟出现直径2mm左右的圆形丘疹性风团,周围有程度不一的红晕,有时仅有剧痒而无皮损。自觉瘙痒、麻刺感或烧灼感,安静、凉爽环境内很快消退。偶伴发乙酰胆碱引起的全身症状(如

5、流涎、头痛、脉缓、瞳孔缩小及痉挛性腹痛、腹泻)。以1:5000乙酰胆碱做皮试或划痕试验,可在注射处出现风团,周围可出现卫星状小风团。定义:风团、红斑、瘙痒,每天或几乎每天发作,病程超过6周,找不到已知食物、药物、感染、物理、化学、吸入物、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内科疾病(如红斑狼疮)等诱发因素。为常见的慢性难治性疾病之一,平均病程约为3-5年,病程长者达30-40年。该病虽不威胁生命,但常散发于躯干上部和上肢,互不融合和一些公认的慢性严重疾病一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idiopa

6、thicurticaria,CIU)CausesofCIUCIU患者检测不到明确的过敏原,因此,经典的I型变态反应理论不能充分解释CIU发病机制。30%-60%患者自身血清实验(ASST)阳性,提示血清内存在某种介质,通过非抗原途径活化肥大细胞。ASST阳性的CIU患者抗FcεRI抗体和抗I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67%和24.67%。因此,ASST阳性的CIU实际上就是自身免疫性荨麻疹(Autoimmuneurticaria)。CausesofCIU抗原进入机体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IgE细胞因子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抗FcεRI

7、抗体和抗IgE抗体(主要为IgG)与肥大细胞表面IgE或FcεRI结合肥大细胞致敏CIU为一种抗FcεRI抗体或抗IgE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异性IgEFC段与真皮肥大细胞结合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白三烯、缓激肽等炎症介质红斑、风团再次接触抗原肥大细胞Hp感染与CU发病关系以往的研究:部分Hp感染的CU患者经抗Hp治疗后,症状可改善或完全缓解。抗Hp抗体可活化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CU发病?CU患者血清具有刺激HMC细胞释放组胺的作用。目前研究证实:进一步研究证实,部分Hp感染者中抗FcεRI抗体和抗IgE抗体阳性,抗FcεRI

8、抗体4%,抗IgE抗体3%。而抗Hp抗体(IgG)孵育HMC细胞,无活化HMC细胞释放组胺作用。抗Hp抗体与CU发病无直接相关关系。Hp感染与CU发病关系因此,Hp感染的CU中一部分归因于血清中存在针对肥大细胞自身抗体(抗FcεRI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