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609668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4
《对朗读教学与有效教学的一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朗读教学与有效教学的一点思考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是其他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的。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凝聚着灵感、飞扬着激情、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文字,无不对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通过有效的朗读教学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朗读教学中无效教学现象分析 1.文字障碍没扫清,朗读要求没到位 朗读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步到位。读准字音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因为没有“正确”,不可能有“流利”;没有“流利”,也不可能“有感情”。一旦学生字音读错,那么即使他的朗读再深情,也无法真正打动人!
2、只有扎扎实实落实初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才能预约下一步的精彩。 对阅读文本的教学要把握好四个朗读阶梯:认读读正确,扫清朗读的基本障碍;连读读流利,感知语言的基本意思;精读有情感,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熟读记于心,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扫清障碍,对朗读作必要的指导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的基本步骤。 2.朗读目标不明确,朗读代替阅读 语文新课程强调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张扬学生的个性。所以在课堂朗读这一环节上,教师大多改变了过去学生集体朗读的方式,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
3、中蕴含的感情。但是,这种方式往往演变成了“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其实天马行空、漫无目的读是不能使学生体味到文本内所蕴含的真实意蕴的。朗读教学是“你中发现我”,“我中发现你”的思维共鸣过程,是促进学生智慧生长,张扬学生的个性的重要方式。科学的设计朗读教学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在朗读中绽放出迷人的光彩,让智慧在个性的张扬中培育出成长的沃土。 3.情感急于登场,朗读层次不清 如今教学中的朗读最大的弊病是层次不清,读而少得。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整体感知阶段,便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时学生往往连文章写的是什么都没搞清楚,感情从何而来?一些课堂看似很重视朗
4、读,设置了许多朗读的环节,但只有读的内容的安排,没有读的层次的要求。一节课下来,朗读形式花样翻新,教学目标却无从谈起。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的朗读怎能真正让学生深入文本意蕴,体悟作者的情感?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往往只注重训练学生的速读、略读等能力。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只重强化课文中的字词的识记积累、课文篇章结构的分析鉴赏,或者以讲代读、以默看代替朗读,导致学生对课文内容在细读精读方面深入不够,对文章理解肤浅,感悟不深。 4.朗读对象单一,朗读缺乏情境 在大多数语文课堂上,朗读课文的主体似乎永远只是课代表、班长或朗诵能力强的同学,公开课、优质课
5、上这样的情形更是比比皆是。为了达到所谓的教学效果,老师往往只是将目标关注在几个有朗读特长的同学身上,朗读成为了学习好的同学的展示才能的舞台,老师们完成教学任务的环节。 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但他的情感流露不是随时涌现出的,而是需要慢慢地酝酿,再通过一个个触发点才能激发出学生的深情和真情。在语文教学中光靠纯粹的朗读技巧是无法读出感情的。只有给学生设置恰如其分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读懂文章,读懂作者,读出感情。在不作情感激发的铺垫下,一味地要求学生如何深情地有感情地读课文,那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有效朗读教学的策略 1.充分做
6、好预习,奠定有效朗读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朗读既是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师教学目标;它既是学生语文能力也是学生的学习方法。预习时的朗读应该是放声朗读,因为预习时的朗读不仅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指导是朗读教学的关键环节。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式的朗读预习指导,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预习文本,寻找和发现自己在初读过程中遇到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解决文章中的生字,为流利的朗读扫清障碍,才能更好地为体会文本的内涵,感悟作者作品的思想感情奠定坚实的基础。 2.重视教师范读,明确有效朗
7、读目标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为语文课堂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过度应用大大削弱了语文的魅力――鼠标取代了粉笔,图片取代了语言文字,录音代替了教师的范读,学生成了客观的听众,这种现象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琵琶行》一文,诗人用无声的文字传达着有声世界的声音,这首美妙的“世界名曲”,是非用有声的朗读而不能诠释的。教师可以依据文章的情感基调,认真准备范读,然后用自己富有激情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起伏跌宕的琵琶曲中,那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艺术效果一定会在师生共同营造的课堂中得以实现,学生
8、也一定会产生“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的联想和共鸣。 课堂上教师良好的朗读素质,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无疑是一支良好的助推剂,教师的范读可以有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