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解读_090620保荐培训

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解读_090620保荐培训

ID:15597898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4

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解读_090620保荐培训_第1页
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解读_090620保荐培训_第2页
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解读_090620保荐培训_第3页
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解读_090620保荐培训_第4页
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解读_090620保荐培训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解读_090620保荐培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案例类别:小学语文道法自然,教法自然也〔课前思考〕打破惯性,得见一片艳阳天古诗教学可说是我国浩瀚文化星空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完美地呈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呢?反观现实的诗歌教学,似乎成了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死角:讲多了,古诗的整体意境美被肢解破坏;讲少了,年幼的学生又难以逾越理解的障碍。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则是按照既定的程序(读诗、质疑、解疑、朗读体会、评述感情)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教了很多年书,也教了很多首诗,渐渐的,这竟成了一种惯性和难以打破的习惯势力。学生学得兴趣索然,自己也教得木然刻板,更无生成奇趣可言。所以,当

2、我捧起《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时暗自思忖:这两首诗我还是如是而教吗?不,不行!我必须打破原有的教学思路,对教学过程作适当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迎来诗歌教学的一片艳阳天!也只有这样,才能还原“诗如生命,生命如诗”的本真面貌。那调整的方向在哪里?禅理中说“道法自然”,那在新课程逐渐步入寻真返真的理性化阶段,我有理由大声说:“教法自然也”。〔实践案例〕苏教版十一册《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情境再现一)这样上课的感觉真好!教学第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时候,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让学生质疑,而是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陆游的认识。一开始学

3、生很是拘谨,举手者寥寥无几。为了打消学生的疑虑,我笑笑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随便谈谈陆游吧,如果一节课未能学完这首诗也没关系。”学生听到我如此轻松的话语顿时也活跃了起来。“我知道陆游一生写了九千多首诗。”“我知道陆游一生都致力于救国救民,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我们在前面练习中就学习了他的爱国诗篇《示儿》,从中就能充分感受到他的爱国情怀。”“我还知道陆游其他的爱国诗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说罢便自我陶醉地吟咏起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就这样半节课不知不觉已过,我心中也暗想:这正课还没有讲一个字该怎么办?但转

4、念又想,孩子们难得交流得这么开心,知必言,言必尽吗,今天索性放开时间,尽兴而论吧。就这样孩子们从陆游谈到他的诗,从他的诗谈到他的为人和精神,又从他讲到与他一样精忠报国,怀揣一颗赤胆忠心的岳飞、文天祥……。在孩子一吐为快之后,我话锋一转:“其实,陆游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他还是一位严格慈爱的父亲,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这首诗就是一首……”本以为学生这节课肯定无法完成既定目标了,但让人感到惊喜的是,学生听得却异常认真,思维也异常活跃,不多时就学懂了诗作。更可贵的是,我从他们小小的脸庞上读到的再也不是往常学习诗歌时的倦怠和压抑,取而代之的是兴奋,是鼓舞人心的充满求知欲的焕然神采。而

5、我自己也感觉从未有过的轻松,我对自己说:“这样上课的感觉真好!”当然,我不知道这样的课堂是不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我也不知道如果有领导坐在后面听课时会不会说我的课堂教学松散无序、目标不明确。但我知道这样的课堂让教者我倍感轻松,也让学生倍感轻松。师生都在相对愉悦的情境中互动交流,思维在毫无约束的碰撞中迸发火花,闪现光芒。同时让我深深地体悟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的互动过程中是最重要也是最先决的因素和条件。(情境再现二)学生之智可以炼师第二首诗《观书有感》是一首寓理于景的诗歌。全诗除课题外没有一字提到“读书“,但却字字饱含读书的道理。这应该是学生体会的一个难点。课

6、前我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有了教学《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愉悦体验,尝到了放手的甜蜜滋味,我怎能不乘胜追击?所以,对于难点的突破我仍然准备放手让学生谈,决不以自己的烦琐分析代替学生的主体体验。事实也告诉我学生的智慧绝对是教师无法预设的。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我却要说“学生之智可以炼师”。在教完这篇诗歌的字面内容之后,我直接抛出问题:“这首诗没有一字写到读书,但题目为什么是‘观书有感’呢?”学生畅所欲言,很快就理解了作者借景说理的写法,懂得了作者是告诉我们读书应该有平静的心态并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心胸更加豁达。眼瞅着孩子们在积极的互动对话中将一个个难点

7、一一击破,我自感大功告成,正准备结束全课。就在这时,有学生却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作者之所以会想到写这样的诗很有可能和他当时的心境有关系。他一定是在家读书感到心烦意乱,作为一个理学家,他一定感到自己黔驴技穷,说不出什么东西了。在感到苦闷之余,他携书卷出门散心,希望打开思路。所以才会面对眼前之景发出如此感慨。”一语出,惊四座,而我更只剩惭愧而已。我们先不谈学生的说法是否符合史实,当然这史实也是无法考证的,但有一点能够十分肯定:学生的确能够设身处地步入了文本,并与文中的主人公共息共生。对此,我所能说的只是“学生之智可以炼师”而别无他言。因为,课堂永远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