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

ID:15581200

大小:5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4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_第1页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_第2页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二、学习重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思想、活动;公车上书和强学会等。三、学习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自主学习】一、早期改良思潮1.时间:19世纪______年代。                   2.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深入。3.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郑观应、冯桂芬等。4.主要思想观点: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上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影响:(1)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成为甲午战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康有为生平:2.主要著作和思想: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公车上书(1)时间____________。、康有为、梁启超等、爱国救亡。研究西学,交流变法思想(2)人物_____________。(3)意义: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_____________的政治运动。2.《中外纪闻》创刊3.强学会成立1895年8月,康有为等人北京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以_______

3、___________为宗旨;引起清朝官员及洋人的关注,但不久被查封。四、梁启超与《时务报》1.梁启超是维新派出色的宣传鼓动家,1896年8月,《时务报》在_______创办,梁启超担任主笔,发表《__________》,明确提出学习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谭嗣同是维新派中的激进分子。1897年他发表《仁学》,提出“_______________”。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办____________,为变法维新培养人才,推动湖南维新运动的蓬勃开展。3.严复是跨出国门的留学生。他在天津创办《_______》,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翻译了《天

4、演论》,宣扬“_______________”的理论。【合作探究】 1.参见教材P129页“学思之窗”,回答: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     2.有人在评价谭嗣同为革命而流血牺牲的精神时说:“谭嗣同为了中国的进步,为了变法成功,而甘愿流血牺牲,这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有些同学大胆对谭嗣同之死提出质疑,并认为谭嗣同之死纯属无谓的牺牲,死得冤枉,不值得;也有同学认为谭嗣同死得光荣,死得其所。你同意哪种观点?请阐述理由。   【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康有为改造儒学思想为变法活动服务,主要是因为(  )A.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与封建

5、思想斗争的策略C.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D.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学教育 2.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公车上书”中提出的主张不包括(  )A.拒和    B.迁都     C.变法     D.政变 3.晚清有御史上奏折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4.维新派宣传变法理论的主要方式有(  )①兴办学堂②成立学会③办报纸④著书立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即如关税,洋

6、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百般恫喝,以致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扩充商务十条》                                                                                                                          材料二 洋货入中国,则输半税;土货出外洋,则加重征。资本纵相若,而市价则不相同。洋货可平沽,而土货必昂其值,颠倒错紊,华商安得不困,洋商安得不丰?         

7、                                ——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一》请回答1.为什么会出现关税“洋人仅完厘半”的状况?  2.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3.这种现象产生了什么后果?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即不惊人,自可避祸。                                                  ——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