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当归根腐病的研究与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归根腐病的研究与防治摘要:总结近年来对当归根腐病的研究工作和文献,对有关当归根腐病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分别从症状、发病规律,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关键词:当归根腐病;研究;防治前言:当归是伞形科当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功效[1]。它是甘肃省高寒阴湿区特有的地道名贵中药材,人工种植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分布于岷山山系地带的当归俗称“岷归”,是当地群众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当归需求量大大增加,但是其产量却在降低。经研究发现,当归根腐病是造成当归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1、当归根腐病症状:罹病
2、植株矮小,叶片枯黄;地下部根尖和幼根初呈褐色水渍状,随后变成黑色病斑,逐渐脱落。主根成锈黄色,腐烂,只剩下纤维状物,记忆从土中拔起。地上部罹病初期植株矮小,变黄,严重时枯萎而死。往往与当归茎线虫病混合发生。2、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田土壤内和种苗上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一般5月份开始发病,6~7月为害较重,7~一律用短线8月达到发病高峰,9月因气温下降,病势逐渐减轻。病菌在土中分布多集中在耕作层,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地下害虫活动频繁,根部伤口多,利于发病。灌水过量和雨后田间积水,根系发育不良等因素均加重
3、危害。连作也会加重病害发生。3、影响因素:燕麦镰刀菌在田间是普遍存在的,不仅见于土壤和发病植株,在良好植株的根茎和种子中也常发现,但未形成病害。这说明有了病原菌只是具备了发病的因素之一,能否致病,还要看有无发病条件。为此,我们对不同发病地段的土壤进行了比较观测。测定结果表明,在中温和微酸性的土壤中,发病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迅速增高,这一结果和广大药农认为在低湿积水地段当归根腐病严重的说法相一致。这说明较大的土壤湿度是发病的主要因素。大湿会导致发病率迅速增高的原因主要是:大湿有利于病菌抱子的大量萌发和菌丝的迅速生长,增强致病
4、力大的土壤湿度会引起根部迅速吸水而涨裂,造成病菌入浸的途径由于根部积水,形成缺氧环境,使根系的正常呼吸作用受到抑制,不利根系的生长发育,从而降低根部的抗病力,有利于病菌的入浸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病率便大大增高。病原菌入浸后,迅速增殖,产生大量的分生抱子和菌丝,分解吸收机体,并分泌毒汁,最后导致寄主根部腐烂,植株枯死。4、病原研究当归根腐病主要病原菌为燕麦镰孢菌【Fusariumavenaceum(Fr.)Sacc】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孢目,镰孢菌属真菌[2]。其特点是:气生菌丝呈浅粉红至洋红色,基质背面呈浅红褐色?分生孢
5、子梗为瓶状,只产生大型分生孢子及少数中间类型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纺锤旅刀形,披针形,1-7隔,椭园形弯曲至曲线形或近于直,40-80×3.5-4微米,厚垣孢子无或仅见于大型抱子的孢室中。小孢子卵圆形,单孢。该菌为一兼性寄生真菌广泛腐生于土壤之中,或寄生于当归根、茎和种子中。当归根腐病发病植株初期首先是叶片失水卷缩、凋萎下垂于地面,后期叶片上半部分完全伏于地面、枯死,根茎部及根部可见湿腐症状,最终全株枯死。国内外对当归根部病害的正式报道甚少,有学者报道腐皮镰刀菌(Fusariumsp.)可引起当归根腐病。与当归根腐病具有
6、类似症状研究最多的是当归麻口病,王玉娟等人认为麻口病由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destructor)引起【3】,盛秀兰等人认为是包括腐烂茎线虫在内的几种病原物复合侵染的结果【4】。上述报道表明,由于缺乏对当归根部病害的系统研究,导致仅有的一些研究结果还存在较大分歧。这些分歧说明在研究当归根部病害过程中,由于根部处于土壤复杂的微生物环境,进行常规的柯赫氏鉴定存在较大困难,而且由于研究方法或研究角度的差异,导致得到截然不同的结论。当归根腐病与根结线虫病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5】。即凡是有根结线虫分布的田块,根腐病发生也较重
7、【6】。根据相继病原学(SequentialEtiology)理论,在复合侵染的植物病害(diseasecomplexes)中,线虫在很多情况下作为初始病原物(primarypathogen),其它病原物(病原真菌、细菌或病毒)作为继人病原(secondarypathogens)。此种情况在多种作物病害系统中广泛存在【7-10】。而且,根结线虫的存在可大大增加寄主植物的“易感性”(biopredisposition),导致土壤环境中其他微生物的大肆入侵而导致更为严重的症状【11】。5、防治措施措施这两个字不要了:1.农业措施改
8、为防治:土壤经过灭菌处理,并配合以高垄栽植,都会大幅度的降低发病率。这主要是由于减少了病原菌和对病原菌的大量发生创造了不利的环境所改。1).选好种苗:带菌种子是病原菌的来源之一。故在采种时应注意淘汰病株。苗子在冬季贮藏期间,往往由于方法不当或保管不善,会促进病原菌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