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药有效性的立题依据

中药新药有效性的立题依据

ID:15578214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4

中药新药有效性的立题依据_第1页
中药新药有效性的立题依据_第2页
中药新药有效性的立题依据_第3页
中药新药有效性的立题依据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药新药有效性的立题依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新药有效性的立题依据审评一部 朱家谷   有效性是注册申请人研发新药的动力,在立题之初,研究者对拟开发的受试物的有效性一般都有一定的认识。对于化学合成药而言,其有效性的探索犹如大海捞针,往往是以大量化合物为基础,经多种筛选,才能获知其可能会作用于机体的某一已知病理靶点,进而推测其可能具有某种药理作用,再根据其药理作用而推知其可能对某一疾病有效。对于化学药而言,即使有非临床的有效性提示,由于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的差异,进入临床试验后,往往能成功开发成一个安全、有效的药物的可能性还非常小。相对而言,中药的开发目的性更明确,成功的可能性也非常大,主要是因为

2、中药在立题时的有效性依据更充分。本文根据本人从事中药新药研究与评价的经验,对中药新药有效性研究思路与评价依据作一简要分析。一、源于古方。   中医药有几千年的人类应用史,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古人对于中医药的认识,是当今中成药新药研发的丰富宝库,大量的中国古代医学宝典,是当今中药新药研究取之不竭的源泉,许多的中成药是在挖掘中医药古籍的基础上开发而成的,如以宋末金初《窦氏外科全书》中的万应膏、宋《和剂局方》逍遥散、清《医林改错》中的血府逐瘀汤等,均已通过现代制备工艺,制成了不同的现代制剂,在临床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但古代浩如烟海的医

3、方,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对疾病认识水平的不同,导致在治法、治则上也有相应的变化;现代社会及自然环境的改变,使现代疾病在病因病机及疾病谱上也会产生相应的改变。如宋代创制的六味地黄丸,其临床主治病证不断扩大,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内分泌、消化、泌尿生殖等临床各科疾病。这种多系统、多病种的广泛性的治疗作用为我们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因此,深入研究六味地黄丸的主治病证以及其作用机理,结合现代疾病深入探讨肾阴虚证或肝肾阴虚证的病理实质,对进一步揭示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基础和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将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许多的古方,或是由于当初对其组方中某些药味认识的偏差,

4、或由于生长环境的改变,或由于疾病谱的变化,导致这些处方已不适合制成现代中药复方制剂。  源于古方的中药新药研究,其有效性依据一般较为充分,但新的制备工艺可能对其有效的物质基础产生影响,为了增加研发成功率,应选择主要药效学指标与传统工艺进行对比研究,并通过广泛的人群加以验证。二、依据临床应用经验。   许多长期在一线工作的临床中医师,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潜心研究与观察,形成了对某一疾病有独特效果的经验处方。这类处方有些是在古方的基础上化裁而来,多数符合中医药理论;有些是祖传经验方,这些组方中经常含有较少应用的中药材,对其性味、归经等药理特性尚不够明确,中医药

5、理论难以解释。   这类处方的有效性基础是肯定的,但又是相对的,一人、一地的经验,不一定适合大规模的人群。   对于依据临床应用经验的复方制剂,如组方符合中医药理论,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经验,其有效性依据一般也较充分,研发成功的几率也较高。但新的制备工艺也可能对其有效的物质基础产生影响,也应选择主要药效学指标与传统工艺进行对比研究,并通过广泛的人群加以验证。   如为祖传经验方,且含有较少应用的中药材,中医药理论难以解释,则应进行更为全面的非临床药效学试验观察。 三、依据中医药理论指导组方。   这类处方主要依据市场需求及近年来某一疾病的临床研究现状,根

6、据当今大多数中医师的临床用药经验,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成的新的处方。中医药学是一门经验医学,其已形成的理论是在过去的经验上总结出来的,运用该理论指导临床用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由此组成的处方未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往往有较大的开发风险。   中医药理论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理论基础,但中医药学是一门经验医学。方中各味药的配伍及配比的合理性,往往需经过临床应用后,经反复调整才能加以确认。如无临床应用基础,则应在立题之初,对各味药的比例进行研究。   中药复方制剂中,成分极为复杂,靶点多,对某一疾病的疗效往往是通过多途径而产生的,如单独从某一方面的药理作用活性

7、比较,其临床治疗作用的价值往往都不大。对于以中医药理论组成的复方制剂,为了考察其临床的应用价值,应根据所选择的适应症,通过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及作用靶点的观察,综合分析其开发价值。四、依据现代药理研究结果   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随着化学分离纯化手段的不断发展,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越来越多,许多中药的有效性本质在逐步地被揭示。许多中药的作用本质可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解释,如豆科植物中的大豆甾醇类成分的雌激素样作用、多糖类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香豆素类成分的抗凝作用和光敏作用等。   根据对有效成分的药理活性的研究结果而制成的制剂逐渐增多,这些制剂的临床

8、定位更加明确,临床研究的目的更加清楚,特别是质量控制方面更加全面和有针对性。但是,由于临床疾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