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

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

ID:15535497

大小:4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3

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_第1页
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_第2页
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_第3页
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_第4页
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五章文学接受1、期待视野概念324答:是由姚斯提出的,接受美学的支柱,是读者接受文学作品的前提条件,是指读者阅读作品时思维定向或潜在结构。有三个表现,首先期待视野不同对不同形式、技巧、和风格作品的兴趣与需要也不同,其次期待视野不同对一部作品的审美感知能力和理解水平也不同。最后,期待视野不同,读者将文学作品现实化的方式也不同。期待视野的形成与读者从已阅读的作品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有关、与读者对不同文学形式、技巧的掌握程度有关、与读者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文化水平、欣赏趣味和世界观等有关。2、召唤结构:答:文学作品由文本和

2、读者两极构成,因为读者的阅读与文本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所以对阅读的研究就不能脱离文本研究,要回答读者对文本的不同阅读如何成为可能,或者文本向不同的阅读敞开如何成为可能,就必须将阅读的可能性作为文本的内在结构来研究。这种阅读的可能性从读者角度讲是隐含的读者,从文本这个角度讲就是召唤结构。召唤结构是指文本具有的一种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文本中布满了未定性和空白,文本的现实化需要读者在阅读中对未定性的确定和对空白的填补。文本具有对读者即有期待视野的否定性,能够唤起读者的期待并打破读者的期待,从而使读者获得新的期待视野。这些

3、未定性、空白和否定性作为文本自身的结构性特征就是所谓的召唤结构。3、异变333答:一部文学作品完成之后,作家的精神创造和情感体验便凝定于某一文本。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本应是一个在特定语词序列的导引下,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想见解的过程。但实际上,由于“填空”“对话”、“兴味”的介入,阅读过程中的彻底还原又是不可能的。经由读者阅读产生的“第二文本”中,虽然包含着被“还原”的客体内容,但同时又充满着读者个人的再创造,因此,与“第一文本”相比,“第二文本”必然是千差万别的异变产物。(一)异变:1、首先是作

4、品形象的异变:在文学阅读活动中,当读者根据特定文本“还原”人物或其他有关形象时,总要把自己熟悉的人物或事物,附着到作品中的形象上;总要根据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兴趣爱好,对文本潜含的形象进行个人情感色彩的加工。鲁迅先生曾这样指出:“我们看《红楼梦》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个人,但须排除了梅博士的“黛玉葬花”照相的先入之见,另外想一个,那么,恐怕会想到剪头发,穿印度绸衫,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或者别的什么模样,我不能断定。但试去和三四十年前出版的《红楼梦图咏》之类里面的画像比一比罢,一定是截然两样的,那上面所画的,是那时的读者的

5、心目中的林黛;玉。”这正是文学阅读过程中形象异变的特征。2、其次是情感的异变:在某一特定文本中,作家融进的情感虽是确定的,但在具有不同期待视野的读者那,却会唤起不同程度或不同性质的情感体验。对于位生活充实畅顺、富于豪情壮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的读者来说,即使阅读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类的辞章时,恐也不一定会像作者那样沉入一种苦闷至极、忧郁难遣的情感境界。一个没有亲历过失恋痛苦的人,即使阅读《少年维特之烦恼》其痛苦的体验也肯定要比歌德本人淡漠得多。在出于封建的“忠君”意识,对宋江接受招安表现出一种欣悦之情

6、,对方腊率领的另一支农民起义军表现出痛恨之意,而在我们今天的读者看来,得到的往往是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情感体验。即使同一个读者面对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一位不谙世事的少年,在初读《红楼梦》时,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一起游戏玩乐的情景,会更感兴趣;待至青春时代,尤其在经历了男女情场的体验之后,贾宝玉、林黛玉及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会更易引起激动;及至老年,在饱经了人生的失意与忧患之后,对其家世兴衰、世态炎凉、人生莫测等描写,会更易引起共鸣。也许正是缘此,英伽登曾经这样断言:每一次新的阅读都会产

7、生一部全新的作品。3、再次是思想观念的异变: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总要赋予作品一定的思想内涵。然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观念内涵的把握却并非一定与作者的本义相合。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长篇小说《白鲸》,写一只名叫莫比·迪克的白鲸,因为咬断了捕鲸船长亚哈的一条腿,亚哈便冒着船毁人亡的危险,发誓要复仇。大副达巴克多次予以规劝,亚哈不仅不听,还要枪毙达巴克。结果捕鲸船遭到鲸鱼袭击,亚哈毙命。达巴克前来救援时,他的船也被狂怒的鲸鱼撞破下沉。显然,作品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对立以及人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命运。但国外有的批评家则从弗洛伊德的精

8、神分析理论出发,认为作品中渴望复仇的亚哈,是不可遏制的“本我”的象征;力劝亚哈的达巴克是“自我”理性精神的象征,凶猛的鲸鱼则是作家个人所具有的“超我”社会理性精神的象征。从整体上说,小说主要反映了“本我”、“自我”与“超我”三者之间激烈的矛盾斗争,以及“本我”无节制的冲动所造成的可怕后果。(二)异变与读者的期待视野:文学接受过程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