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台南女子高级中学97学年度高二语文暨人文社会资优班专题研究

国立台南女子高级中学97学年度高二语文暨人文社会资优班专题研究

ID:15519068

大小:80.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8-03

国立台南女子高级中学97学年度高二语文暨人文社会资优班专题研究_第1页
国立台南女子高级中学97学年度高二语文暨人文社会资优班专题研究_第2页
国立台南女子高级中学97学年度高二语文暨人文社会资优班专题研究_第3页
国立台南女子高级中学97学年度高二语文暨人文社会资优班专题研究_第4页
国立台南女子高级中学97学年度高二语文暨人文社会资优班专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立台南女子高级中学97学年度高二语文暨人文社会资优班专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國立台南女子高級中學97學年度高二語文暨人文社會資優班專題研究回首台灣近百載,鄉愁已然過唐山─從三位辯證法論台灣認同的建構過程研究者:莊雯綺葉佳靈指導教授: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賴俊雄教授共同指導:王郁菁老師壹●前言〈一〉研究動機「台灣認同」這個名詞對台灣人來說既模糊又熟悉,「省籍情結」這個問題屢次成為政客炒作的話題,從「中華民國在台灣」到「台灣中華民國」之間差別又在何處?許多問題在台灣人心中發酵,雖然這些話題一開始都是由政客挑起,卻也是當今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對外台灣主權不被承認,地位比人矮一截;對內無法凝聚出共同的民族或國家認同,面

2、臨全球化的競爭以及中國崛起,台灣必須加緊腳步找出自己的定位,才能迎接挑戰。個人的族群認同會決定其民族認同,進而影響對國家定位的態度,所以在取得對外共識之前,內部的凝聚是當務之急。本研究希望可以藉由建立過去的集體記憶、現在的共同經驗、以及未來的共同願景來形成一個政治性民族。本研究從黑格爾的三位辯證法著手,探討台灣歷史演進對台灣認同形成的影響,並討論當台灣進入「合」的階段時,台灣應該以什麼為基礎建立認同。〈二〉研究方法與範圍本研究藉由黑格爾的三位辯證法,也就是「正」、「反」、「合」,分析台灣自國民政府遷台後的歷史發展對台灣認同形成的影

3、響,並討論當台灣進入「合」的階段時,台灣應該以什麼為基礎建立認同。由於語言是一個族群最明顯的象徵,也是政治中最直接影響人民的政策,所以語言政策的改變以及人民語言使用的不同容易形成不同的族群意識及認同。再者,語言是文學書寫的工具,所以語言的不同會影響文學的發展,另一方面,文學的創作也會使一個語言更加豐富與進步,意即語言和文學是彼此互相影響的。在此,筆者藉由語言的改變,來探討這三個層面和四大族群也就是外省人、閩南人、原住民、客家人,之間的互動,並從中研究台灣人對於認同的建構過程。貳●正文一、概論(1)三位辯證法黑格爾思想的獨到之處在於

4、,他不分析單一事件,而是以歷史的「發展」角度看待人類社會的演進,又,社會的演進可視為人類思想及意識的改變。辯證法的主要精神在於「內在的演繹」,意即透過人的思維加以探討、分析,替事件下註解,而非以事件的表象論定。雖然黑格爾未曾以「正、反、合」三面論述將他的辯證法歸類(黑格爾的理論中,並不存在「合」,只提到「整體」的概念),當代普遍仍以此三階段去了解黑格爾的辯證法體系。所謂「正」(thesis),即最先被提出的理論、政策或制度,而它們的提出,必有另一方加以反對,這就是「反」(antithesis),雙方經過了爭論磨合,就會產生廣納各方

5、意見的「合」(synthesis),而這時的「合」日後又將成為「正」,如此地循環。此法則可適用的範圍十分廣泛,包括:『將主觀意識視為「正」,客觀意識視為「反」,再進而為絕對意識「合」;或者,藝術為「正」,宗教為「反」,哲學為「合」』(註一)黑格爾認為歷史便是照這樣的規律演進的,人類社會亦不例外。〈2〉族群和語言的關係語言是僅次於種族的重要人群特徵,由於本身易於辨識,所以,族群成員往往會藉由使用其族群的語言來顯示其排他性,以滿足本身心理上的集體需求,或是作為集體歧視的工具。語言問題常伴隨著族群問題出現,一個國家內部使用的語言越多,越

6、有可能產生政治衝突,也就是說,一個國家如果只有一種語言,那麼政治會相對安定。統治者相信「文化式民族主義」(culturalnationalism),意即,國民需要具有共同的語言或文化,所以採取強迫式的語言同化政策,藉由消弭族群的差異,來形塑文化民族以及建構民族國家。然而,這種「國家族群化」(ethnicizedstate)的作法,會讓被支配的族群感到被剝奪,因為語言的不平等反映出族群的地位及尊嚴被壓制,更潛伏著整個族群隨著文化的凋零而消失的可能。語言是族群認同以及民族認同的重要基礎之一,但僅是構成認同的客觀條件,真正決定認同的關鍵

7、在於主觀意識的形成。由於語言為較容易觀察到的特徵,所以常做為號召族群、動員族群的工具,但是族群的構成仍取決於集體自我認同的產生與否,因此,一個族群喪失其母語並不一定會失去其族群意識。〈3〉語言和政治的關係語言的使用是一種基本的人權,但是由於語言能力影響到政治權力、經濟資源、以及社會地位的分配,所以語言可以視為一種能力、資產、或資源,擴大為群體來看,語言維繫著族群的福祉。政治方面,語言是一種政治資源,只要掌控語言的使用,就可以主宰通往政治舞台的管道,意即,透過政治力,政治菁英決定語言的使用,以維持或改變現有的政治結構與權力關係,這就

8、是政治力的展現,是所謂的「語言政治」(politicsoflanguage)。根據Weinstein的歸納,語言在五個政治層面有影響:參與、教育、衝突、建國、以及國際政治。而語言政策的決定往往會影響到相關族群在政治、經濟、社會地位上的分配,對於政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