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509650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3
《主观性试题的一般解答技巧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主观性试题的一般解答技巧主观性试题是相对于客观性试题而言的,它是高考试题中常见题型之一,这里我们所说的主观性试题主要指材料解析题。高考命题涉及的主观性试题的题型较多,主要有比较题、文物、图片、图表材料题、评判说明题、开放题、认识启示题等几种重要形式。它们主要以文字、数字表格或各种图片等为载体,借助数字、文字信息考查学生的材料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解析题作为一种考查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解答时应依据其特点采取相应策略。一道材料解析题不管由几则材料组成,总有一个中心,即命题者的意图
2、,我们称其为题眼。命题者想通过这一题型考查哪些知识。只有充分了解这一点,才能把握思考的方向,结合教材知识回答问题。在解答时首先阅读题后的题目,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加强针对性,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其次是答题要简练,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过多解释。在各种材料题的解答中,尽管材料不同,形式各异,似乎无章可循,但如果我们用心去思考、归纳、总结,就会发现仍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可供借鉴。一、精读材料,仔细审题(一读提示语;二读主干语;三读限定语,找准限定内容的时空范围,有的放矢;四读求答项,找准要求回答的内容)二、
3、把握命题意图,弄清几组关系。【理论阐释】首先是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系。很多主观性试题都是要求直接从材料中提取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材料,同时在阅读时要时时想着问题。其次是设问之间的关系。主观题的各设问之间往往是递进关系,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直至推出结论。在解答时不仅要注意各问之间的纵向联系,还应关注其横向关系。最后是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系。高考设计的材料再新,最终都与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均是针对某一知识点而设计的,所以,再难懂的材料,都可以与教材中的具体章节对号入座。三、提炼观点
4、,列出相应提纲,整合有效信息。【理论阐释】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信息(包括隐性和显性两种)均散见于材料的各个角落,或于材料文字间明确提示,或隐于材料之间。这些信息需要去归纳、提炼、总结。依据总结、提炼的观点,列出相应提纲,在列提纲时注重层次性。四,答好主观性试题还要做到精炼语言文字,准确规范作答4即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把提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语言准确、内容完整的答案,这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最终体现。解答时要注意:依据设问要求,紧扣材料,高度概括;文字语言运用尽量要精炼准确,做到理性化、书面化和序号化。并
5、且通过合理安排答题时间、根据试题分值确定答案长短,试题解答完毕后一定要进行检查等,确保答题过程中不因非智力因素而失分。28问题:(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4分)(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4分)(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思路点拨本题以外交为切入点,时间跨度比较大,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对外关系,本题的材料在解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第一问,要
6、求依据材料回答两个问题,清政府的对外态度和对外关系的影响,注意分析归纳概括材料。第二问,考查清朝官员态度的变化以及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三问有两小问,可以分解为,“以上三则材料各反映的对外关系特点以及成因是是什么?”因此在解答大题的时候要学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难懂问题通俗化,进而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参考答案】(1)对外态度: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影响: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2)对外态度的变化: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
7、,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变化原因: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4(1)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古代——朝贡外交、近代——屈辱外交;现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要原因:①古代中国----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②近代中国----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现代中国----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26.(
8、1)法治思想的核心: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统治的重要手段,法律的核心是“刑罚”;(4分)要适时调整刑罚的轻重程度以维护君主权威,保障君主专制统治。(3分)(2)不同:立法权应归人民大众;主权在民;法律至高无上。(4分)实践: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分)(3)成就:1949年,颁布《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3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分)(4)材料一、二是封建性质的法制,维护的是君主专制政体,人民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