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484652
大小:4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3
《京剧论文程式化表演论文:京剧程式化表演对美声演唱舞台表演的指导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京剧论文程式化表演论文:京剧程式化表演对美声演唱舞台表演的指导意义内容摘要:文章通过探讨在舞台歌唱艺术实践与声乐理论研究中引用京剧程式化表演的技法和特点,指出了梅派唱腔对于美声歌唱具有指导意义,借鉴京剧梅派程式化唱腔艺术独特的“中和”音乐美学观,能使舞台表现具备优雅、大方、嗓音明亮的艺术特点;借鉴海派京剧程式化舞台表演美学真实化、视像化、通俗化、创新化、整体化的特征,则可以综合、全面地指导歌唱中的舞台表演。关键词:京剧程式化表演美声舞台指导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后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地。中国京剧国粹与西洋歌剧瑰宝都有类似的程式化表演方式,舞台上一切源于生活的自然形态都须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美化,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严整的技术格式,即程式化表演,然后再在舞台上展现出来。一、京剧程式化表演中的“唱、念、做、打”对歌唱中舞台表演技巧的指导意义京剧程式化表演中的“唱”的方法,可以指导舞台表演中的歌唱。“唱”指的是唱功,“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京剧兼容并包含的艺术特征相当突出地表现在舞台演唱方面。因为兼容,故能创新。美声演唱可吸纳海派京剧在曲调和演唱形式方面的新鲜做法。“五音联弹”这种演唱形式是海派京剧的独创,形式新颖,特别受江浙观众欢迎,这实质上是一种综合对唱、齐唱、联唱的演唱方式,它字多腔少,通俗易懂,具备音乐剧的特点,有着很强的戏剧性。海派京剧的唱在形式上追求活泼,演唱风格上追求泼辣,呈现出艺术表演上的通俗化、民主化倾向;还有引发人们关注的是,海派京剧的演唱风格更趋简单化。海派唱腔一般以字多腔少为主,旋律更简单直接,节奏力求紧凑,起唱时的鼓点、过门也更加直接,多采用碰板、顶板的演唱形式,转板自由简捷。美声演唱亦可吸收京朝派个别名角在舞台上大段“唱”的方式,即脑后音京剧发声的一种,又名背工音。一般发音,气从丹田而出,经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来。脑后音虽然同样气从丹田,但发音时,喉腔稍加压缩,打开后咽壁,提高软颚,将声音送入头腔,与鼻音相聚,使声音迂回在脑后,通过头腔共鸣,发出一种含蓄浑厚的声音。脑后音发音苍劲有力,能远闻,而近听又不觉其尖厉。旦角唱腔用脑后音者较少,程派唱腔有时用之。 美声唱法舞台表演还可借鉴京剧的西皮唱腔,如青衣、花旦等的西皮唱腔,其表现优雅婉约、活泼柔美,借鉴使用,可以形成激昂与婉转兼容、明亮与柔美并俱的唱腔风格特点。京剧程式化表演中的“念”对歌唱舞台表演中的宣叙调(叙述对白)的演唱具有指导意义。“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京剧的“念”在歌唱中的舞台表演呈现应着力揭示剧情,突出人物性格,这是海派京剧念白最重要的特色。要念得清楚有力,语调语气突出,思想感情投入,有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富有音乐性,注意字音的腔调韵味,突出角色性格化的真实感。通俗易懂,倾向于口语化,是京剧对歌唱表演的又一可借鉴之处。京剧程式化表演中的“做”对歌唱中的舞台表演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京剧依从的是完整原则,依据角色、行当的艺术特点和要求,进行完整、细致、夸张、具有美感的系列舞台规划形式。京剧从“徽班进京”到“同光十三绝”,从“四大名旦”到“四大须生”,发展到今天,凝结了无数艺术家的心血和汗水。经过2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逐渐形成了观赏性、艺术性高度统一的表演形式——京剧的程式美。程式是程式动作的简称,程式在京剧表演艺术中,表现在不同行当、不同角色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这些都有相对固定的格式或范式。通过一套规范化的舞蹈动作表演,可以展示出京剧独特的艺术魅力。京剧重视外型的表现,但必须使外在的形象符合心灵的表现,也就是说京剧既要注 意外型的塑造,又要使每一个动作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潜台词。经过千锤百炼的基本功训练,才能拥有炉火纯青的表演形式。将京剧艺术的美完全融入到美声歌唱的舞台表演中,美乃是灵魂与自然相一致所产生的结果。程式化表演中的“打”对歌唱中的舞台表演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打”指的是武功。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唱、念、做、打”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和培养,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艺展现戏曲艺术的魅力,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就武打而言,京朝派擅长盔靠戏,所谓盔靠指的是古代大将的服饰即头盔和铠甲;而海派京剧演员则擅长短打,身段敏捷。这两种京剧的“打”在美声歌唱舞台表演中都值得借鉴,比如歌舞剧《木兰诗篇》其中的角色花父、花木兰都需要运用京剧舞台表演中的“打”的技法。二、京剧程式化唱腔对美声歌唱中舞台表演艺术风格的指导意义程式化的“中和”之美广泛体现在中国传统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建筑等诸多艺术领域。美声唱法舞台表演应追求梅派唱腔清新自然的风格,参照其“寓浓于淡”“易唱与难精” 的特点来提高自身。梅派唱腔的密与疏、浓与淡的程式化特点既对立又统一,是梅派唱腔“中和”的音乐美学观的体现。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这种看似容易的程式化的唱腔却是极其“难精”的,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演唱技巧。渐变之美——移步与不换形的理念,主张唱腔与程式化表演应该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缓慢的革新,实现唱腔表演程式化的“移步”与“不换形”的对立统一,体现了梅派唱腔“中和”的音乐美学观。这其中包含了唱腔音乐程式规范的创新、传统剧目唱腔的渐进革新、整合旧腔创制新腔、借用其他行当唱腔创制新腔。三、京剧程式化表演的美学特征对美声演唱舞台表演的借鉴意义从艺术观念角度来讲,京剧的程式化表演突出地体现在艺术家对待真物上台乃至于比仿真布景更好的态度上。剧目题材内容的真实化、现实化是导致舞台美术写实化的重要原因,应该在程式化表演基础上更好地表现真实生活和更生动、更自由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视像化”就是视觉直观化。京朝派京剧强调听觉上的欣赏,重点是演员唱腔的韵味;海派京剧则不然,它落向实体世界,是可视的,具有视像性,这也是“求真” 程式化美学趋向的合理延伸,既拥有静态视像美又拥有动态视像美。注重戏剧的故事情节和舞台程式化表演大众化也是海派京剧的通俗化倾向的重要表现。海派京剧的创新,是从内容到程式化表演形式的全面创新,它选取当代中国发生的事情甚至于选用京剧赴国外演出的故事,这是值得赞扬和学习的。海派京剧程式化演出整体化效果强,程式化演出更加统一于“戏”这个中心,剧情内容的统率作用更强。具有宝贵价值的国粹——京剧程式化舞台表演对美声歌唱中舞台表演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不断地继承发展、弘扬创新。(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文化厅2010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京剧演唱在中国美声演唱中的应用实践与研究》,立项编号:10b008)参考文献:[1]蔡瑞鸿.京剧知识与欣赏[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2]仲立斌.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