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t 在脾脏淋巴管瘤诊断中的价值.doc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CT在脾脏淋巴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摘要]目的 探讨脾脏淋巴管瘤的CT表现,提高脾脏淋巴管瘤病变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6例囊性脾脏淋巴管瘤,CT平扫病灶表现为脾脏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的囊性病灶,病灶清楚或不清楚,增强扫描病灶周边或分隔强化。结论脾脏囊性淋巴管瘤呈周边或分隔强化为其特点,尤其是薄层增强扫描对发现分隔更为重要。[关建词]脾脏囊性淋巴管瘤:X线计算机英文翻译有关脾脏淋巴管瘤的影像学报道较为少见,本文收集6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CT表现,以提高我们对该病的的CT诊断水平。1材料和方法本文收集2004年9月~2008年6月间,6例脾脏淋巴管瘤其中
2、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3岁。采用西门子欢悦螺旋全身CT扫描机,层厚8mm,1.5螺距,增强扫描方法以每秒3ml的速度静脉注射碘海醇100ml后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扫描至脾脏下缘部。扫描前30分钟口服1.5%泛影普安500ml,扫描前再口服同浓度溶液500ml,使胃扩张程度保持一致。2结果6例脾脏多发囊性淋巴管瘤中,,患者脾脏均有不同程度增大,约8-10个肋单元。6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灶,病灶最大者4.0X3.9cm,最小者0.6X0.4cm。CT平扫表现为脾脏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的囊性病灶[图1],边界较清楚;增强扫描病灶分隔强化4例[图2];病灶周边呈
3、絮状强化5例[图3],其中央未见强化,呈低密度影;未见明显强化1例[图4]。3讨论3.1病因及发病机制淋巴管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管系统的良性病变,比较少见。淋巴管瘤是由原始淋巴管发育增生形成的肿物。淋巴管和血管属于同一来源,只有在以后发育过程中才形成血管和淋巴管。淋巴管瘤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一种先天性良性错构瘤。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部位的原始淋巴管与淋巴系统隔绝后,原始淋巴管继续增长,且因与淋巴系统隔绝导,致淋巴和内淋巴液聚集,淋巴管扩张,形成淋巴管瘤。在胚胎期静脉丛中的中胚层裂隙融合形成大的原始淋巴囊,引流进入中心静脉系统,以后淋巴囊逐渐退化或发展成与静脉平行的淋巴管系统。若原始淋巴囊未
4、与静脉系统相连通,就产生囊状淋巴管瘤。如原始淋巴囊与淋巴系统主干不相通,可发生海绵状淋巴管瘤。如少量的淋巴囊在淋巴系统形成时被分隔,则形成单纯性淋巴瘤,又称毛细淋巴管瘤。因颈部淋巴囊形成最早,体积最大,所以颈部发生囊状淋巴管瘤最多见。淋巴管瘤和血管瘤大多数在出生时已存在,它们实际上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属于错构瘤性质,是肿瘤和畸形之间交界性病变。有学者从囊状淋巴管瘤可长人原先未累及的部位这一现象,加之有人还观察到肿物边缘有新生组织形成,认为属于真性肿瘤。但是淋巴管瘤侵入生长只不过是原先已经存在的淋巴管道由于机化或栓塞,导致淋巴液聚集,形成淋巴管囊肿和淋巴管道扩张混杂于受累组织中并非增生性侵入
5、性病变,仅只是淋巴管畸形而已。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淋巴管畸形。由于淋巴管道的输出道不畅阻塞,致使其近侧扩张,以后由于炎症或出血更进一步使阻塞加重虽然大约60%的淋巴管瘤见于<5岁,但也有相当多在成年后出现,本组6例均为成年人。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与血管瘤往往很相似,惟其腔隙的内容物是淋巴液而不是血液。但有许多淋巴管瘤同时含有血管组织,是淋巴管血管混合瘤,称为淋巴血管瘤。淋巴管瘤绝大多数为良性,但具有不断生长和浸润周围组织的特征,在童年时期尤为显著。良性淋巴管瘤都为先天性,是由隔离遗留的胚胎淋巴组织发展形成,但是有些肿瘤出生时并不显露,直至幼儿年龄时才被发现。3.2淋巴管瘤分类1.良性毛细淋巴管瘤
6、(单纯性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囊状淋巴管瘤弥漫性淋巴管瘤(淋巴管瘤性巨肢症)2.恶性淋巴管肉瘤。3.3 CT表现平扫通常表现为单囊或多囊性肿块,边缘分叶状,密度均匀。如果合并感染,密度有所增高;囊内出血则可伴有高密度影,少有钙化。该病变通常成浸润性生长,颈部组织又比较疏松,故肿块常常较大、范围广而其边界不清。除了颈部以外,淋巴管瘤可以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如本组病例其他发病部位有后胸壁、肠系膜及脾脏。内脏淋巴管瘤非常少见,以肝、脾多见,脾脏淋巴管瘤可单发,也可合并其他脏器淋巴管瘤。CT平扫通常表现为单囊或多囊性肿块,大小不等,类圆形和不规则形,密度不均匀,密度比水密度高,为6-30HU,边界
7、有的清楚,有的不清楚;增强扫描见病灶周边呈絮状强化,病灶中央未见明显强化,本组1例的呈梅花状(图2),其内可见线样高密度影(图2),可能为分隔,该征象为脾脏淋巴管特征,病灶周围密度较中心密度高,中心呈水样密度;延迟扫描见病灶在高密度正常脾衬托下比平扫稍清楚,但病灶内仍未见强化,也未见分隔。如果合并感染,密度有所增高;囊内出血则可伴有高密度影,少有钙化,本组6例未出现上述症状。内脏淋巴管瘤非常少见,以肝、脾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