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436580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3
《如何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学生、家长、社会和国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对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转变大学生不良的择业心态已成为提高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观;就业指导;职业生涯指导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既有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原因,也有高等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有大学生择业观有待改变的原因。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关系到人才培养、教育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了了解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和择业方向,我们对我校2004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专业
2、涉及文、理、工、农和管理等各专业学生500人,收回有效调查问卷468份,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一、择业观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择业标准理性化 调查结果表明,43%的大学生认为择业的首要条件是“好的发展前途”。30%的大学生把“收入和福利待遇好”作为择业标准,符合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专业对口的占22%,而只有5%的同学想回到父母的身边。但由于用人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26%的同学希望继续提高学历。因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未来的前途充满了期待,可以看出当代的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 (二)就业心态不容乐观 调查中,65.5%的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57.8%的大学生
3、表示如在求职中遭遇挫折将重新再来,60%的大学生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每天都会很努力。而有39%的同学认为知识欠缺、能力不强、怕胜任不了工作,33%的同学认为不善于和他人交往,怕处理不好人际关系。54%的同学面对毕业存在紧张、焦虑的心理。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对就业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仍然存在紧张、焦虑和胆怯的心理。 (三)择业地点呈现多元化 但43%的大学生仍希望自己的工作地点是在经济发达的京津沪及沿海城市,有15%的学生愿意到人才匮乏的西北地区发展。有87%的同学希望留在城市。这也说明薪水仍是决定选择工作地点和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实际求职中,大学毕业生的月薪通常不高于1
4、000元,而在调查中,75%的同学对个人月薪估计值为1000~3000元。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仍然追求东南沿海等发达城市,认为这些地方就业和成才的机会更多,待遇更好。但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自己的估计值偏高,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仍然没有转变就业观念。 (四)择业中求稳和官本位倾向明显 在调查中想当公务员的毕业生占首位,依次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工作,占被调查学生的62%,而从事一线工人、服务人员的占被调查人数的17%,而自主创业的占9%。这说明,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求稳、职业地位和声望的心理仍然是当代大学生择业的重要原因。 二、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几点思考3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5、、鼓励创业给毕业生留下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观念,但通过调查问卷和多年的就业工作来看,加强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才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关键,是内在因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一)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大学生承担着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掌握着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因此,加强对这一群体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可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大学生应根据就业形式和自身的能力、素质进行权衡,避免理想化,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充分就业。 1.大学生对职业
6、理想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市场竞争都需要的上人才,但是,现在的大学生有的对自己的大学规划不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有的更是重理论而轻技能。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大学生已不会获得社会的青睐。因此,在大学期间应作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市场定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完善,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合资等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下,大学生应从看单位性质转变为看单位需求,从看单位大小转变为看单位发展的就业观念。迅速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和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为大学生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才是大学生就业的
7、广阔空间。 2.大学生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要破除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在选择职业时,挑肥拣瘦、怕苦怕累,期望工作环境好、福利待遇好的原因是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的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职业岗位的挑选要适度,要形成迟就业不如早就业,不求一步到位,应先就业积累工作经验,把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放在首要选择,再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重新选择更理想的工作岗位。 (二)摒弃不良心态,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决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或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