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431886
大小:44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3
《高中历史第十二单元 综合测试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十二单元 综合测试卷(对应学生用书P369)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2·芜湖市质检)针对下列情况,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没收官僚资本 B.土地改革C.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D.掀起“大跃进”运动【答案】C【解析】本题通过表格旨在考查提取有效信息、调动与运用所学历史知识来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反映了我国钢铁生产和发电量极其落后,说明新中国刚成立时,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为此我国在“一五”计划中集中力
2、量优先发展重工业。2.(2011·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二次质检)某电视剧有一庆典场景:市领导宣布“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所说的“伟大胜利”指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C.对手工业改造的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答案】B【解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3.(2011·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查)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
3、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的原因和条件是(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 ②国民经济的恢复 ③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④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A【解析】建国之初,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经济,到1952年我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基本好转。而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则是在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后。4.(2011·广东省湛江市模拟)195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
4、,高呼“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产生这种“狂热”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B.“抗美援朝”胜利C.“左”倾错误影响D.三大改造完成【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史实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党犯了“左”倾错误。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5.(2011·惠州市模拟)“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这是一首江西民歌。它可能产生于( )A.1950年B.1956年C.1958年D.19
5、79年【答案】C【解析】本题的干扰项为D项。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农村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民的发展,但并不足以在1979年产生题中民歌反映的现象。故C项为最佳项,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社会上出现了“浮夸”风,是“左”倾错误的表现。6.(2012·温州市模拟)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1957年-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年份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油料产量糖料产量195719505164.0419.61189.3195820000196.9
6、477.01563.1195917000170.9410.41214.7196014350106.3194.1985.519611475080.0181.4506.5A.1957年到196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在持续下降B.“文革”的“左”倾错误波及农业生产领域C.1958年到l960年农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政策后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所给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可用排除法解答。A项错在“产量在持续下降”;B项中“文革”开始于1966年;D项中“八字方针”提出于1960
7、年冬。7.(2010·广州一模)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 )A.一化三改B.综合平衡C.多快好省D.以粮为纲【答案】B【解析】1958年开始,由于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思想,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和三年的经济困难,党中央在1961年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主要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实现农、重、轻的协调发展,以克服国民经济中出现的严重困难。8.(江苏省盐城市20
8、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