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430155
大小:175.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8-03
《国有企业管理者激励效应研究——基于“最优契约论”与“管理权力论”的比较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有企业管理者激励效应研究——基于“最优契约论”与“管理权力论”的比较分析国有企业管理者激励效应研究——基于“最优契约论”与“管理权力论”的比较分析摘要:本文针对管理者激励的两种假说——“最优契约论”与“管理权力论”,结合制度背景,对我国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激励补偿效应进行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以往文献之所以存在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相关与不相关的结论,是因为没有充分考虑权利较大的管理者对董事会的影响以及权利较小的管理者对会计利润的盈余操纵两个重要因素。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实质上并不相关,管理者权力没有真正提高企业绩效,却成了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创造虚假业绩的重要来源,权力收益没有
2、起到激励作用。本文研究支持“管理权力论”假说。关键词:最优契约论管理权力论管理者激励一、引言19世纪以来,管理者激励补偿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20世纪90年代管理者激励领域研究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管理者薪酬本身的增长速度(Murphy,1999),特别是本世纪初接连爆发的安然、世通公司的会计丑闻,使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倾注了大量的注意力研究企业管理者的激励补偿问题。BerleandMeans(1932)提出了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特点。JensenandMeckling(197><76)认为,由于管理者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一方面,管理者努力的结果是他可能承担全部成本而只获得部
3、分利润;另一方面,当他消费额外收益时,他则获得全部好处而只承担少部分成本,结果理性的管理者倾向于以牺牲股东财富为代价最大化自身利益。随着代理理论被广泛接受,主流经济学主要从“最优契约论”(optimalcontractperspective)角度研究管理者激励补偿,即股东从自身利益出发建立最优的薪酬契约,以减少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最大化股东价值。研究集中于管理者激励补偿机制是否能产生激励效应,但是,管理者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始终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比如,Kaplan(1994)、林浚清等(2003)证明管理者薪酬与企业业绩正相关,而JensenandMurphy(1990)、魏刚
4、(2000)等文献则证明管理者激励与企业业绩相关微弱甚至不相关。近年来美国企业CEO的年薪高速增长,丑闻频发,促使学术界对管理者激励产生了新的解释,其中最有代表性,且与“最优契约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Bebchuk、FriedandWalker(2002)提出的“管理权力论”(managerialpowerperspective)。他们基于近年来管理者权力过度膨胀行为的分析,认为以往文献忽略了管理者权力和租金萃取行为对契约的影响,应该将管理者激励补偿作为代理问题的一部分来考虑,关注管理者权力在形成激励补偿契约中的作用。国内相关研究基本上按照“最优契约论”的框架,集中于高管年薪、持股与企业绩
5、效的相关性研究。尽管有的学者也涉及到管理者的控制权收益,但都将控制权收益理解为货币性激励的替代,忽视了股东、董事会、管理者所构成的整个公司治理体系对契约形成过程的影响。BebchukandFried(2003)认为“最优契约论”适用于解释股权集中的公司,“管理权力论”适用于解释股权分散、内部人控制的公司。而我国国有股股权集中与内部人控制并存,究竟哪种理论更适合我国企业实践?在我国,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中,由货币性补偿与权力收益共同构成的管理者激励是降低代理成本的工具还是代理成本的来源?是在“最优契约论”的指导下给予管理2者权力任其自由施展,还是在“管理权力论”的应用下限制管理者权
6、力的租金萃取?国内管理者激励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何在?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对明晰我国管理者激励现状,设计有效契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结合制度背景,对比“最优契约论”与“管理权力论”的内容和适用环境,揭示权力、激励、效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以下:1.以“最优契约论”和“管理权力论”的比较作为研究重点,将管理者权力、盈余管理与两种假说对应结合,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设计检验两种假说。2.结合制度背景,从公司董事会制度设计的视角研究管理者激励问题。3.选取国有企业作为样本,更有针对性。4.从会计和市场角度综合计量企业绩效,并考察剔除盈余管理后的各项指标,以提高研究的稳健性。通过对2001
7、-2004年1054个样本的分析后发现,以往文献之所以存在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相关与不相关的结论,是因为没有充分考虑权利较大的管理者对董事会的影响以及权利较小的管理者对会计利润的盈余操纵两个重要因素。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实质上并不相关,管理者权力没有真正提高企业绩效,却成了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创造虚假业绩的重要来源,权力收益没有起到激励作用,支持“管理权力论”假说。本文结构如下:第二部分进行理论分析和文献回顾,第三部分提出假设,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