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397119
大小:6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3
《24送东阳马生序练习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24.《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字,号,浙江金华人。明初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内容多是。二、做客“联想吧”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太学生马君则的。作者以自己当年求学的亲身经历,热情勉励马君则要勤奋学习。那么,请同学们展开联想,从你们积累的诗文和名言当中,写出一句有关“勤学”的句子!(你应该没问题的!)三、测测你的注音速度!(加油!)弗之怠()稍逾()约硕()师名人尝趋()百里外俟()其欣悦媵()人沃()灌以衾()拥覆皆被()绮()绣四、验验你的写字速度!(看你的了!)yuán
2、()疑质理遇其chì()duō()负qiè()曳xǐ()足肤jūn()裂寓nì()旅戴朱yīnɡ()宝饰yè()然yùn()袍bì()衣五、解词(请将下列加点词语释义!)(1)余幼时即嗜学()(2)无从致书以观()(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4)弗之怠()(5)走送之()(6)不敢稍逾约()(7)既加冠()(8)无硕师名人与游()(9)尝趋百里外()(10)门人弟子填其室()(11)未尝稍将辞色()(12)援疑质理()(13)或遇其叱咄()(14)俟其欣悦()(15)负箧曳屣()(16)持汤沃灌()(1
3、7)以衾拥覆()(18)寓逆旅主人()(19)腰白玉之环()(20)烨然若神人()(21)緼袍敝衣()(22)略无慕艳意()(23)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①四支僵劲不能动()②同舍生皆被绮绣()六、来,做个小翻译!(别让我们失望哦!)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3.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七、活学活用1.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足肤皲裂而不知B.执策而临之C.学而不思
4、则罔D.出淤泥而不染10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烨然若神人B.腰白玉之环判若两人腰缠万贯C.右备容臭D.主人日再食臭气相投再接再厉3.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腰白玉之环②江横玉系腰B.①当余之从师也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C.①余因得遍观群书②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D.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八、根据要求默写:(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
5、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九、课文分析(1)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3)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与“ ”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用原文的词语)(4)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即可)(5)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6)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7)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8)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
6、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9)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10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10)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②十
7、、课外文言阅读题。(一)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1.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称他为“当今文章第一”。他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首;“明初四学士”之一。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县官日有廩稍之供()
8、(2)岁有裘葛之遗()(3)无冻馁之患矣()(4)非天质之卑()3.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4.“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5.“太学生”没有成就的原因在于“”而不是“”。6.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7.文中“心不若余之专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