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395176
大小:6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3
《我看见了大海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看见了大海》[日期:2012-09-06]来源:东铁营二小作者:唐晓静[字体:大中小]《我看见了大海》东铁匠营二小唐晓静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我时时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课标》在高段教学目标中提出:“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依据课标要求,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注重对课文内涵的领悟,以及作者的情感体验,并且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学习经验。
2、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文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平凡的继父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我”——一个身体畸形、又从不出家门的女孩成长为能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人。表现了继父对“我”的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无比感激之情。本单元的课文安排都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父母用不同方式表达对孩子的关爱为主要内容的,不管是《母亲的纯净水》,还是《零点降生的女孩》,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那种对孩子无价的关爱与体贴。而本课则以别样的视角给我们展现了一份深沉却浓烈的父爱,一个继父,能用心对待自己的继女,并且为孩子的独立生活设计远大的奋
3、斗目标,拖着病体与孩子一起奔波在奋斗的路上,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情感啊!《唯一的听众》与《我看见了大海》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颇为相似。这两篇课文都着重描写了主要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充分表现了主要人物对“我”的一片苦心;“我”的内心独白和感受贯穿文章始终,表现了“我”对主要人物深深的怀念与感激,有力地烘托了主要人物的形象。另外,两篇文章的结尾都含蓄深刻、余味悠长。(二)学情分析第一课时学生已学会本课生字。熟读了课文,给课文划分了段落,写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了继父是怎样的一个人。本节课是第二课时,重点使学生体会继父对“我”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无比感激之情。表现继父之爱的文章
4、,学生接触较少。文中的继父对女儿像大海一般宽广深厚的爱,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将引导学生认识这种爱、感受这种爱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具备初步的比较思想,因此,我想引导学生借鉴《唯一的听众》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本文,强化学生对同类文章特点的理解,提升阅读能力。三、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继父形象,体会继父对“我”深沉的爱,感受“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2领悟“我看见了大海”所包含的深层含义。3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感悟相同类型文章的学法,强化学生对同类篇章布局谋篇方法的理解。教学重点1感悟继父形象,领悟“我看见了大海”所包含的深层含义。2通过比较,感悟相同类型文章的学法,强化学生对同类篇
5、章布局谋篇特色的理解。教学难点理解“我看见了大海”所包含着的深层次的含义。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1、回顾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设计意图:在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文章大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第1、2课时很好地衔接。】2、运用比较,迁移学法。“读了这篇课文,你们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似乎在哪儿见过,跟哪篇文章特别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立刻想起了曾经学过的《唯一的听众》一文。(1)简单梳理《唯一的听众》和《我看见了大海》写法或者内容上的相似点。(都是以事写人;两个人物,一主一次,事件发生在两个人之间;都是通过帮助,使次要人物发生巨大的变化;都有善意
6、的谎言,都体现主要人物用心的良苦。)【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初步归纳两篇文章的相似点,为充分感悟这一类写人文章的特点做准备。】(2)回顾学法《唯一的听众》一课,我们采用了怎样的阅读方法?归纳:①抓老教授到底为小伙子做了什么,目的是什么,来理解老教授是个什么样的人。②抓小伙子的发展变化,来理解老教授是个怎样的人。(3)学法迁移①启发:《唯一的听众》和《我看见了大海》两文如此相似,同学们打算怎么学?(结合继父的具体表现,归纳继父到底为河子做了什么?目的是什么?归纳河子的发展变化过程,去理解继父的内心。)②学生按总结的方法自学,默读画批,将批注写在空白处。(二)自主学习,同伴合作。1、继父为河
7、子做了什么?目的是什么?你对继父有了怎样的认识?学习提示:(1)继父为河子做了什么?画出描写继父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在旁边作批注,写明继父这样做的目的和你对继父的认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河子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你对继父有什么新的认识?学习提示:用简单的语句概括。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三)师生共学,交流分享。1、教师适时引导:理解“继父引导河子第一次走出家门”。(引导学生将“继父做工作带河子走出家门、鼓励河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