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全)

12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全)

ID:15390805

大小:5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3

12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全)_第1页
12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全)_第2页
12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全)_第3页
12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全)_第4页
12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全)_第5页
资源描述:

《12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2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全).txt我这人从不记仇,一般有仇当场我就报了。没什么事不要找我,有事更不用找我!就算是believe中间也藏了一个lie!我那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人人都喜欢我?11111111111111111第三节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由于词义是不断发展的,汉语中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止一个意义,因此,词的多义现象是古汉语中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在本节中,我们就来谈谈古汉语书面语言中词的多义现象的几个重要方面——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一、词的本义1什么是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

2、词的本来意义,也就是从记录词的汉字的字形结构上所反映出来的、并且在古代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得到证明的意义。词的本义不一定是词的原始意义或最早的意义。这是因为在汉字诞生之前,语言(口头语言)早已产生,某个词在口语中刚出现时究竟表示什么意思,我们无法考证。据考古发掘,中华大地上早在170万年之前,就有元谋猿人的活动,就有人类社会,就有语言。而汉字的产生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同170万年相比,五、六千年实在是短暂得很。我们现在了解古代语言,主要是靠用汉字记录的书面材料;王力先生说:“所谓古代汉语,实际上就是古书里的

3、语言。”因此,研究和学习古代汉语,离不开汉字。在汉字诞生之前的一百六七十万年中,汉语的形态和词的含义,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因此,我们界定的词的本义,是从有记录词的汉字之时算起的,而不是从语言中词的产生之时算起的。词的本义和词的原始意义之间不能画等号。对于一个多义词来说,本义在它的所有含义中,居于中心地位,其他含义多数是从本义派生发展出来的,抓住了本义,其他含义也就容易理解。清儒江沅在《说文解字注·后叙》中指出:“本义明而后余义明,引申之义亦明,假借之义亦明。”这是对本义与引申义、假借义关系的深刻揭示。例如,在新版《辞海》中,“题”字

4、共有七个义项,即:①头额;②标识篇首的文字,如“标题”、“篇题”;③题目、问题;④书写、署,如“题字”、“题诗”;⑤品评;⑥章奏;⑦通“提”。在这七个义项中,“头额”是本义,《说文》:“题,额也,从页,是声。”《说文》告诉我们,“题”是形声字,它的本义与“页”有关,读音为“是”。“页”(xié)是个象形字,含义为“头”;“头额”是“头”的一部分,所以从“页”。《山海经·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文题”即“花额”,这是“题”的本义之用。义项②至⑥,都是由本义发展推衍出来的:“头额”是人体最上最前的部位,

5、由此引申表示一篇文章最前面的文字,即“标题”、“篇题”;“标题”表示文章要阐述、说明的具体对象,由此引申表示“题目”、“问题”;出了“题目”、提出了“问题”人们才能做文章,由此引申出“题字”、“题诗”之义;写的字、题的诗,是供人们鉴赏的,由此引申出“品评”之义;就某一问题向皇帝禀报,并发表自己的评论意见,便引申出“章奏”之义。义项⑦“提”在意义上与“题”无关,是音同借用。可见,只要抓住“头额”这个本义,“题”的其余六个意义就不难把握。正因为本义在理解多义词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古汉语研究者历来重视本义的探讨。我们在学习中,

6、必须牢牢掌握一些常用词的本义。2怎样掌握词的本义前面谈到,本义是指从记录词的汉字的字形结构上所反映出来的、并且在古代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得到证明的意义;因此,掌握词的本义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汉字的结构和寻找古书用例,并将两者结合起来。我们在第一章第二节介绍汉字的造字理论“六书”时,曾全面讨论过汉字的结构方式和表义特点。历来的文字学家都是从分析字形入手来探求本义的。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就是一部通过字形分析来阐释本义的专书。清儒江沅在《说文解字注·后叙》中指出:“许书之要,在明文字之本义而已。”清代著名文字学家王筠在《说文释例

7、》一书中则指出:“许君之立说也,推古人造字之由,先有字义,继有字声,乃造字形。故其说义也,必与形相比附。”这些评论,都是十分中肯的。一般来说,分析字形以求本义,不能以楷书为据,而应以小篆为据,有时还应参考甲骨文和金文。可以用来考核本义的古代文献,包括:经史子集等著作及其注释,古代的字典辞书,等等。当然,材料越古越可靠。象形、指事、会意字可以通过直接分析字形、证以古书用例来确定其本义。例如:豆——《说文》:“豆,古食肉器也。”“豆”是个象形字,其外形像一只高脚盘盂。《国语·吴语》:“在孤之侧者,觞酒、豆肉、箪食,未尝敢不分也。”韦昭

8、注:“豆,肉器。”《诗经·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毛亨传:“木曰豆,瓦曰登。豆,荐葅醢也。”郑玄笺:“祀天用瓦豆,陶器质也。”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豆”的本义是古代用来盛放肉食的器皿。末——《说文》:“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