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330595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2
《高校爱心文化建设探索和实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爱心文化建设探索和实践 【摘要】爱心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核心组成,爱心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的主旋律。本文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围绕爱心文化的机制建设、形象建设和阵地建设,探讨了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为特征的爱心文化建设实践,为当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范例和崭新的视角。 【关键词】爱心文化校园文化实践探索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认识,适应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要求。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中,爱心文化以其普世的道德教育价值,无疑应是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
2、核心组成。但爱心文化建设如何紧扣学校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符合教育规律,是当前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必须认真研究与探索的话题,也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任务。 一、对爱心文化的理解 爱的精神是人类历史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奥古斯丁认为,“爱”是最高的德性,也是一切美德的源泉。莱布尼茨则认为“爱就是在他者的完善中发现快乐。在儒家文化中,孔子把“爱”理解为“仁”的本始,孟子则进一步具体为“人要有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和辞让之心”,孙中山先生把“仁爱”与西方的“博爱”相提并论,提出“博爱是公爱,仁爱是私爱”。毛泽东同志认为“仁象现在
3、说的‘亲爱团结’”。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从人的需要理论出发,把爱与归属的需要列为人的需要层次中较高层次,是人们在满足物质需要基础上,在精神生活领域中一个较高的需要,体现了社会责任意识和归属某一群体的集体意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抗震救灾精神内核就是中华民族“互帮互助、助人为乐”道德传统和深厚博大的“博爱之心”,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图景下的积极追求与精神风尚。因此,爱心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一直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高校爱心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我们认为,高校爱心文化建设,其主体是学生,
4、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把教育的活力、建设的动力源自学生个体的道德自觉。在我校,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积极开展爱心文化建设实践。 1.在机制上,确立了以贫困生教育援助为重点的双向教育机制和引入社会资源形成合力的爱心文化建设工作机制4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爱心是育人之本。贫困生是我国高校中的弱势群体。特别是随着社会贫富悬殊的加大,短时期内难以消除社会贫困现象,这直接导致相当数量高校贫困生的存在。因此高校贫困生群体是当前高校育人任务中特殊关注的群体之一,对贫困生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引导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但长期以来,高校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援助过程中,还在一
5、定程序上存在着援助对象不尽准确,援助主要集中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中的优秀群体;援助内容主要局限于经济援助,相对忽视了其他援助;缺乏对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受援不感恩较普遍存在等现象。我们针对这一状况,把爱心文化建设的机制建设突出放在建立和完善对贫困生教育援助机制上,以提高爱心文化机制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我们确立了《乐山师范学院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一体化方案》。在《方案》中,明确建立通过组建学生社团“爱心社”,以学生认定为主体,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认定;辅以广泛组织与动员全校师生员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爱心奉献的爱心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在内容上强化非物质援助,把
6、思想教育、学业、心理援助等纳入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援助体系,促成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健康成才。在范围上充分发挥教育援助各方主体性,形成多向教育机制。《方案》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身主体性,实现由感受爱心到奉献爱心的延续;调动了各方参与者的主体性,推动爱心道德实践;同时也调动了教育援助组织者的主体性,促成援助者与受援者的交互感染教育。 另一方面,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形成校内外爱心文化建设大合力。爱心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在这点上,我们一方面以青年志愿者活动为载体,面向社会,多样化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手牵小手”心连
7、心活动、“走进社区,关爱孤寡老人”志愿服务、“爱心送高考黄丝带”等活动,将爱心文化活动向社会延伸,影响并引领社会风气,推动与促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在“走出去”、服务社会的同时,我们也通过“引进来”的办法,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学校爱心文化建设,如社会人士积极援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社会企业进入校园开展爱心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把学校与社会联结成爱心文化建设共同体,不仅是爱心教育的共同体,共同促进爱心文化建设活动深入开展。 2.在阵地上,以爱心社为爱心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以爱心文化活动为主要载体,积极推进爱心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需要阵地,没有阵地,爱心文化就失去了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