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p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

pnp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

ID:15301231

大小:969.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8-02

pnp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_第1页
pnp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_第2页
pnp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_第3页
pnp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_第4页
pnp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pnp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1.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22.设计的内容……………………………………………………………………23.设计的要求与数据……………………………………………………………24.物理参数设计…………………………………………………………………34.1各区掺杂浓度及相关参数的计算………………………………………34.2集电区厚度Wc的选择……………………………………………………64.3基区宽度WB………………………………………………………………64.4扩散结深…………………………………………………………………104.5芯片厚度和质量…………………………………

2、………………………104.6晶体管的横向设计、结构参数的选择…………………………………105.工艺参数设计…………………………………………………………………115.1工艺部分杂质参数………………………………………………………115.2基区相关参数的计算过程………………………………………………115.3发射区相关参数的计算过程……………………………………………135.4氧化时间的计算…………………………………………………………146.设计参数总结…………………………………………………………………167.工艺流程图……………………………………………………………………178.生产工艺流程……

3、……………………………………………………………199.版图……………………………………………………………………………2810.心得体会……………………………………………………………………2911.参考文献……………………………………………………………………3030PNP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1、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微电子器件与工艺课程设计》是继《微电子器件物理》、《微电子器件工艺》和《半导体物理》理论课之后开出的有关微电子器件和工艺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课程,使我们系统的掌握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及工艺的有关知识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使我们在熟悉晶体管基本理论和制造工艺的基础上,

4、掌握晶体管的设计方法。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晶体管电学参数的设计指标,完成晶体管的纵向结构参数设计→晶体管的图形结构设计→材料参数的选取和设计→制定实施工艺方案→晶体管各参数的检测方法等设计过程的训练,为从事微电子器件设计、集成电路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2、设计的内容设计一个均匀掺杂的pnp型双极晶体管,使T=300K时,β=120,VCEO=15V,VCBO=80V.晶体管工作于小注入条件下,最大集电极电流为IC=5mA。设计时应尽量减小基区宽度调制效应的影响。3、设计的要求与数据(1)了解晶体管设计的一般步骤和设计原则。(2)根据设计指标设计材料参数,包括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掺杂浓度NE

5、,NB,和NC,根据各区的掺杂浓度确定少子的扩散系数,迁移率,扩散长度和寿命等。(3)根据主要参数的设计指标确定器件的纵向结构参数,包括集电区厚度Wc,基本宽度Wb,发射区宽度We和扩散结深Xjc,发射结结深Xje等。(4)根据扩散结深Xjc,发射结结深Xje等确定基区和发射区预扩散和再扩散的扩散温度和扩散时间;由扩散时间确定氧化层的氧化温度、氧化厚度和氧化30时间。(3)根据设计指标确定器件的图形结构,设计器件的图形尺寸,绘制出基区、发射区和金属接触孔的光刻版图。(6)根据现有工艺条件,制定详细的工艺实施方案。4、物理参数设计4.1各区掺杂浓度及相关参数的计算击穿电压主要由集电区电阻

6、率决定。因此,集电区电阻率的最小值由击穿电压决定,在满足击穿电压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电阻率,并适当调整其他参量,以满足其他电学参数的要求。对于击穿电压较高的器件,在接近雪崩击穿时,集电结空间电荷区已扩展至均匀掺杂的外延层。因此,当集电结上的偏置电压接近击穿电压V时,集电结可用突变结近似,对于Si器件击穿电压为,由此可得集电区杂质浓度为:由设计的要求可知C-B结的击穿电压为:根据公式,可算出集电区杂质浓度:一般的晶体管各区的浓度要满足NE>>NB>NC,根据以往的经验可取:即各区的杂质溶度为:30图1室温下载流子迁移率与掺杂浓度的函数关系(器件物理P55)根据图1,得到少子迁移率:根据

7、公式可得少子的扩散系数:30图2掺杂浓度与电阻率的函数关系(器件物理P59)根据图2,可得到不同杂质浓度对应的电阻率:30图3少子寿命与掺杂浓度的函数关系(半导体物理P177)根据图3,可得到各区的少子寿命根据公式得出少子的扩散长度:4.2集电区厚度Wc的选择根据公式求出集电区厚度的最小值为:WC的最大值受串联电阻rcs的限制。增大集电区厚度会使串联电阻rcs增加,饱和压降VCES增大,因此WC的最大值受串联电阻限制。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