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四 第3讲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讲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自主学习导引真题感悟1.(2012·陕西)如图所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直三棱柱ABCA1B1C1,CA=CC1=2CB,则直线BC1与直线AB1夹角的余弦值为A. B.C. D.解析 利用向量法求解.不妨令CB=1,则CA=CC1=2.可得O(0,0,0),B(0,0,1),C1(0,2,0),A(2,0,0),B1(0,2,1),∴=(0,2,-1),=(-2,2,1),∴cos〈,〉====>0.∴与的夹角即为直线BC1与直线AB1的夹角,∴直线BC1与直线AB
2、1夹角的余弦值为.答案 A2.(2012·辽宁)如图,直三棱柱ABCA′B′C′,∠BAC=90°,AB=AC=λAA′,点M,N分别为A′B和B′C′的中点.(1)证明:MN∥平面A′ACC′;(2)若二面角A′MNC为直二面角,求λ的值.解析 (1)证明 证法一 连接AB′,AC′,由已知∠BAC=90°,AB=AC,三棱柱ABCA′B′C′为直三棱柱,所以M为AB′的中点.又因为N为B′C′的中点,所以MN∥AC′.又MN⊄平面A′ACC′,AC′⊂平面A′ACC′,因此MN∥平面A′A
3、CC′.证法二 取A′B′的中点P,连接MP,NP.而M,N分别为AB′与B′C′的中点,所以MP∥AA′,PN∥A′C′,所以MP∥平面A′ACC′,PN∥平面A′ACC′.又MP∩NP=P,因此平面MPN∥平面A′ACC′.而MN⊂平面MPN,所以MN∥平面A′ACC′.(2)以A为坐标原点,分别以直线AB,AC,AA′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如图所示.设AA′=1,则AB=AC=λ,于是A(0,0,0),B(λ,0,0),C(0,λ,0),A′(0,0,1),B′(λ,0
4、,1),C′(0,λ,1),所以M,N.设m=(x1,y1,z1)是平面A′MN的法向量,由得可取m=(1,-1,λ).设n=(x2,y2,z2)是平面MNC的法向量,由得可取n=(-3,-1,λ).因为A′MNC为直二面角,所以m·n=0.即-3+(-1)×(-1)+λ2=0,解得λ=(负值舍去).考题分析应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是高考的必考考点,空间向量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求空间的角的大小.解题时要特别注意避免计算失误.网络构建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利用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例1】
5、如图所示,在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E、F分别是PC、PD的中点,PA=AB=1,BC=2.求证:(1)EF∥平面PAB;(2)平面PAD⊥平面PDC.[审题导引]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使用向量的共线定理证明∥即可证明第(1)问,第(2)问根据向量的垂直关系证明线线垂直,进而证明线面垂直,得出面面垂直.[规范解答] 以A为原点,AB、AD、AP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0,0,0),B(1,0,0),C(1,2,0),D(0,2,
6、0),P(0,0,1),所以E为,F为=,=(1,0,-1),=(0,2,-1),=(0,0,1),=(0,2,0),=(1,0,0),=(1,0,0).(1)因为=-,所以∥,即EF∥AB.又AB⊂平面PAB,EF⊄平面PAB,所以EF∥平面PAB.(2)因为·=(0,0,1)·(1,0,0)=0,·=(0,2,0)·(1,0,0)=0,所以⊥,⊥,即AP⊥DC,AD⊥DC.又AP∩AD=A,AP⊂平面PAD,AD⊂平面PAD,所以DC⊥平面PAD.因为DC⊂平面PDC,所以平面PAD⊥平面PDC.
7、【规律总结】用空间向量证明位置关系的方法(1)线线平行:欲证直线与直线平行,只要证明它们的方向向量平行即可;(2)线面平行: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用共面向量定理,证明平面外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两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共面;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3)面面平行:平面与平面的平行,除了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转化为线面平行外,只要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即可;(4)线线垂直:直线与直线的垂直,只要证明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5)线面垂直:用线面垂直
8、的定义,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6)面面垂直:平面与平面的垂直,除了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线面垂直外,只要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即可.【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在底面是正方形的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BD交AC于点E,F是PC的中点,G为AC上一点.(1)求证:BD⊥FG;(2)确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