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292083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川崎病多系统损害25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川崎病多系统损害25例作者:徐华,苗艳,张俊红,任连坤,刘晓宇,尹燕兰【关键词】川崎病 关键词:川崎病;多系统损害;耳聋 0引言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以冠状动脉为中心的全身小动脉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多系统、多器官受累;以发热、皮肤粘膜炎症及淋巴结肿大等为重要临床特征的小儿急性热性疾病.近年来我国川崎病发病有增多趋势.我院儿科自1983年以来共收治川崎病患者25例,其中再发合并永久性耳聋1例,一过性血小板减少合并无菌性脑膜炎1例,报告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川崎病
2、患者25(男17,女8)例,5月龄~4岁23例,占92%,大于4岁2例.诊断依据为1984年日本修订的川崎病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发热均在5d以上,其中22例见皮肤多形红斑,14例颈淋巴结肿大超过1.5cm,手足硬肿19例,指趾端膜状脱皮21例,双结膜充血24例,口唇及口腔改变25例,关节受累3例.主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末梢血白细胞计数,<10×109・L-12例,(10~20)×109・L-112例,>20×6109・L-111例;血
3、小板计数37×109・L-11例,(300~500)×109・L-110例,>500×109・L-114例;血沉30~60mm・h-17例,>60mm・h-113例;多数患儿早期出现贫血,肝功能损害4例,10例出现蛋白尿,心电图显示心动过速8例,ST-T改变5例,超声心动图显示双侧冠状动脉内径>3mm2例,单侧内径>3mm4例;胸片示心影丰满2例,肺纹理增粗片影5例.其中1例2岁男性患儿病初表现发热,精神萎
4、糜,频繁呕吐,皮肤环形红斑、颈部抵抗,血白细胞26.0×109・L-1,血色素81g・L-1,红细胞2.8×1012・L-1,血小板减少37×109・L-1,脑脊液常规正常,蛋白升高(810mg・L-1),糖及氯化物正常,疑似重症细菌感染并中毒性脑病,但两次血培养阴性,逐渐出现口唇皲裂、眼结膜充血、手足硬肿、血小板升至631×109・L-1,确诊为川崎病并无菌性脑膜炎,后期出现指趾端膜状脱皮.6 本组有11例患儿(
5、1988年以前入院)主要应用阿斯匹林加潘生丁治疗,其中5例合并冠状动脉扩张.平均退热时间为11.7d;14例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滴,结合阿斯匹林等治疗,仅1例合并冠状动脉扩张,平均退热时间为8.5d.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平均住院日为15d.出院后定期随访,心电图及心肌酶多在4~6wk内恢复正常.血小板计数除1例在病后4mo恢复外,其余均在3mo内恢复正常.冠状动脉扩张的6例,经0.5~1a年复查随访,全部恢复正常.本组有1例再发.为一男性患儿,初发年龄5月龄,有典型的
6、川崎病征象,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600mg・kg-1・d-1×4d及阿斯匹林45mg・kg-1・d-1等综合治疗,住院25d,多数指征恢复正常,出院后继续服用阿斯匹林10mg・kg-1・d-1×3mo,配合潘生丁等治疗,血小板正常后停药.再发年龄为1.5岁.以发热及颈部包块收入院.住院期间逐渐出现典型川崎病表现,均较第1次程度重伴周身肿胀,血小板升高到975×109・L-1,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冠状动脉内径
7、较初次发病时宽,经正规治疗,第12日退热,住院23d,出院时血小板为653×109・L-1,继续服用阿斯匹林至血小板恢复正常后停药,阿斯匹林用量为25~10mg・kg-1・d-1.出院后2wk左右,家长偶然发现患儿对声音刺激无反应,随即到医院检查脑干诱发电位(听诱发)异常,后经康复中心专科确诊为中度永久性耳聋.因患儿病前已会说“拜拜”、“爸爸”、“妈妈”等,家长确认患儿病前对声音反应良好,故诊断为后天突发性耳聋.经2a多随访,听力无改善,已佩戴助听器进行语言
8、训练. 2讨论6 川崎病病因至今未明,有研究认为与EB(EBV)病毒感染及变态反应有关[1].有人从急性期患儿咽喉分泌物中分离到EBV,血液中可有EBV特异性抗体,免疫复合物在急性期升高.因此认为自急性期开始就有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损伤血管内皮系统,激活凝血系统,并导致血小板数增加,血栓形成等连锁反应.近来还有学者发现川崎病可能与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有关,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毒素作为超抗原,直接诱导T,B细胞及巨噬细胞趋化并产生炎症因子,引起一系列急性期临床症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