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289726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参仙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参仙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关键词】参仙汤,心律失常,临床与实验研究【摘要】目的客观评价参仙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与实验对照。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30例接受参仙汤的治疗;对照组1:30例接受炙甘草合剂的治疗;对照组2:30例接受心律平的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实验组、对照组1和组2临床治愈率分别为33.3%、30.0%、40.0%,总有效率分别为93.3%、90.0%、96.7%,心电图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参仙汤治疗效果与炙甘草合剂、心律平相比,疗效相当,但参仙汤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不易复发。关键词参仙汤心律失常临床与实验研究心律失常系
2、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心悸”、“怔忡”、“头晕”、“昏厥”、“脉结代”等范畴,多因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1]6。另因情志不调,饮食不节,均可导致心悸不安。近年来,随着理论体系的日渐完善和新的研究手段的不断出现,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有了长足的发展。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自拟参仙汤治疗心律失常,取得了满意疗效,并进行了临床与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选择我院1998年1月~20
3、02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90例,经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证实有快速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的心律失常及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等心律失常者。1.2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三组各30例,见表1。治疗组每日口服参仙汤1剂,煎至200ml,每日早晚各服100ml;对照组1口服炙甘草合剂,每次20ml,每日2次;对照组2口服心律平150mg,每日3次。三组均治疗观察4周。治疗前后,每周做1次普通心电图并各做1次动态心电图(Holter)。表1患者分组情况(略)6注: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3疗效评定标准[2]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
4、诊断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停药半年以上未见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房性早搏,停药半年偶有发作,心律失常的发作时间、症状较前明显减轻;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改善,心律失常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发作持续时间缩短,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次数较前减少;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心律失常的发作及心电图诊断与治疗前无变化。2结果三组患者的疗效情况见表2。三组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见表3。表2三组患者的疗效情况例(%)组别例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治疗组3010(33.3)15(50.0)3(10.0)2(6.7)对照组1309(30.0)16(53.3)2(6
5、.7)3(10.0)对照组23012(40.0)14(46.7)3(10.0)1(3.3)注: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36三组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例(%)组别例数不良反应停药4周后不良反应治疗组3000对照组13000对照组23001(3.3)注:P>0.053讨论心律失常目前尚属国内外难治性疾病之一,是中西医专家研究的重要攻关课题。因此,我们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自拟参仙汤,重用黄芪、人参、丹参、仙鹤草补气固本,以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调整心律“气行则血行”,龙齿潜阳安神镇惊,百合敛阴清心安神。现代药理研究,黄芪不仅有强心和抗菌作用,且提取物含有多种蛋白成分[3],
6、能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其次,益气活血药物治疗心律失常,不但有效而且疗效巩固,其机制主要是通过活血化瘀对机体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并从微观上提高机体整体水平[4],调整微循障碍,达到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的作用。因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症状及病程各有差异,因此我们重视个体特异性和证候随机性,治疗时要随证加减,才能对本病多因素作用而致的发病学特点,从多途径、多角度入手立法处方[5],辨证施治,方能取得满意疗效,与心律平等西药对照,复发率低,无任何毒副作用。6治病求本,理论的突破和方剂药物的创新是对患者疗效的验证。目前中医以其独特的疗效解决了许多现代医学难以解决的问题[6]。很多疾病均与遣传因素、环
7、境因素的共同参与有关,中药在对某些疾病的基因调控和表达异常方面有一定的干预作用[7],本文服用参仙汤治疗心律失常的患者,疗程短,就诊及时,且未服用过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者,疗效好,对于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组方与独特疗效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参考文献1李明富.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108-110.2陈贵廷,薛赛琴.最新国内外疾病诊断标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2,194-239,74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