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ID:15274512

大小:7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2

上传者:U-4650
《曹刿论战》教案_第1页
《曹刿论战》教案_第2页
《曹刿论战》教案_第3页
《曹刿论战》教案_第4页
《曹刿论战》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曹刿论战》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能力目标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3.积累文言实词“信,师,属,故,间,加”和文言虚词“以,之”。情感目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3.积累文言实词“信,师,属,故,间,加”和文言虚词“以,之”。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教学方法1.诵读法2.品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前面我们刚刚学习丁先秦诸子散文,领略了诸子散文特有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学习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左传》中的选段《曹刿论战》,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二、资料助读1.《左传》7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而作。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2.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3.长勺之战背景简介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4.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对长勺之战的评价春秋时期,鲁与齐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制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创造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多媒体显示重点字音:曹刿()又何间()焉肉食者鄙()弗()敢加也小惠未遍()小信未孚()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彼竭()我盈()望其旗靡()夫()战牺牲玉帛()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根据朗读情况纠正浯调。3.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解释斜体字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7 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朗读课文学生口译全文,师生探究。完成反馈练习1.解释划横线的词:弗敢专也()又何间焉()小信未孚()忠之属也()彼竭我盈()神弗福也()齐人三鼓()遂逐齐师()2.解释下列词语,说说与它们现在的常用义有什么不同,并翻译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积累文言词语(一)古今异义牺牲  猪牛羊等祭祀物品   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狱   案件         监禁罪犯的地方忠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忠诚可以  可以凭借        表示允许鄙   鄙陋,目光短浅      品质恶劣(二)实词信:实情;真诚,诚实;信用;相信;间:参与;夹杂;量词;中间加:虚报;好处;故:原因;所以;旧的,原来的;故意;师:老师;军队;学习;属:类;叮嘱(三)虚词以:a.介词“用,拿,把,凭,因为”b.连词“来,用来,以致于”c.动词,认为之:a.代词b.助词“的”c.动词,到、往d.助词,不译e宾语前置的标志f凑足音节反馈练习信必以信   小信未孚   与朋友交而不信呼    欲信大义于天下间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安得广厦千万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7 加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故楚王问其故    故曰    吴广故数言欲亡     故人具鸡黍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齐师伐我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以塞忠谏之路也   必以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必以分人之属予作文以记之    公将鼓之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何陋之有       寡助之至     公输子之意朗读课文5布置作业完成学练案题目总结曹刿的战略思想第二课时1.复习2.选几位同学概述课文大意。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曹刿请见庄公,询问备战情况,随同庄公参战,大获全胜,曹刿为鲁庄公释疑解惑。教师提示:该同学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概括情节,试以事件发展过程为序概括情节,如何?学生明确:庄公迎战一备战一胜战一曹刿论战。3、研习课文,背诵课文(一)师生共同研习第一段。1.学生齐读第一段。2.选一学生翻译第一段,其余同学评点,指出错误、不足。多媒体显示:4.内容梳理曹刿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请见的?(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他为什么要“请见”?“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对“何以战?”一问,鲁庄公提出哪三个条件?分别是对谁而言的?曹刿的态度怎样?明确: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惠未循,民弗从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之属也。可以一战。7 (官僚贵族;天地神灵;〈否定〉广大人民〈肯定〉。)提问: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明确:鲁庄公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被曹刿否定。在曹刿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学生根据思路提示背诵课文。(二)研渎课文第二段。(1)选一学生翻译第二段,其余同学评点。(2)提问: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战机的呢?明确: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急于出战;鲁军刚刚获胜,庄公又急于追击。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三)研读课文第三段。(1)选一学生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评点。(2)提问:本段写曹刿沦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曹刿的解释分哪几层意思?明确:分两层意思,一讲攻击的缘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的缘故,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3)学生齐读第三段,背诵。学生总结:结构层次一、写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详写)1、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2、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二、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略写)三、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详写)1、论述反攻敌人的有利时机。2、论述追击敌人的有利时机。详略课文剪裁详略得当。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中心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 主要的是政治上取信于民。4、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关于曹刿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2)关于鲁庄公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7 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综合以亡,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分析课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1.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略搭配得当。详写曹刿用谋,略写战争过程、鲁庄公问计。2.以简短的对话,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人物形象。5、课堂练习课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这次战役,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成为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长勺之战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杰出才能,说明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6.背诵重点句子曹刿请见的原因: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主要原因)⑵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表明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有利于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对三鼓作出精辟分析的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7.积累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请你举出历史上其他“以少胜多”的三个著名战例:赤壁之战、巨鹿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成语:一鼓作气:比喻趁着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干完。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之状。再衰三竭:力量已经衰减耗尽。8、课堂小结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9、阅读训练7 10布置作业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