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词的本义和假借义

11词的本义和假借义

ID:15269224

大小:4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2

11词的本义和假借义_第1页
11词的本义和假借义_第2页
11词的本义和假借义_第3页
11词的本义和假借义_第4页
11词的本义和假借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11词的本义和假借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1词的本义和假借义.txt有谁会对着自己的裤裆傻笑。不敢跟他说话却一遍一遍打开他的资料又关上。用了心旳感情,真旳能让人懂得很多事。╮如果有一天,我的签名不再频繁更新,那便证明我过的很好。词的本义和引申义2009-08-1421:04一、词的本义(一)怎样理解“本义”所谓本义就是一个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相对。说明:本义应该是最早的原始意义。但是汉语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汉字出现以前,汉语就已存在,可那时汉语的许多词的意义我们已无法考知。因此较合适的说法是:本义大都是指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可资参证的初始意义。或:由汉字和汉字记录的古代书面语体现出来的词的本来意义。(二)怎样寻求本义具体

2、方法是:根据字形探求,辅以文献证据。在字形上难以看出本义时,更需要文献证据的帮助。根据字形分析和用文献证据证明,这两种手段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元”、“本”、“牢”、“秉”的本义是什么?先看字形:元□象一个人的脑袋本□表示树根牢□表示牲畜的圈秉□表示手里拿着的一把禾再求诸文献:1)狄人归其元。(《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其元:晋将军先轸的头)2)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左传·成公二年》)(系:拴、绑;系桑木焉,以徇齐垒:把桑树根拖在车后面,在齐军的营垒前面驱车示威。)3)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4)彼有遗秉,此有滞穗。(《诗经·小雅·大田》)(遗秉:收割后

3、剩在田里的禾把)“斯”的本义是什么?先看字形,这是个形声字,义符是“斤”,“斤”乃斧子一类的工具,至此,我们仍然难以确知“斯”的本义。于是求诸文献:墓门有棘,斧以斯之。(《诗·陈·墓门》)通过文献的语境,我们知道了“斯”的意义是“用斧子砍”,这便是文献资料中显示出的“斯”的本义。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献资料在探求词的本义的过程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又如:“廉”,观其义符是“广(yan)”,知与房屋有关。再看贾谊《陈政事疏》“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其意义就更加具体了:“陛”指台阶,“廉”则指厅堂的边缘。根据汉字的形体探求,辅以文献证明,这种综合的方法是探求词的

4、本义时最常用的。再举几个例子。綱:提网的总绳。义符:糸若网在纲,有条不紊。(《尚书·盘庚上》)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墨子·尚同上》)(纪:丝的头绪>束丝的绳;网罟:网的总称。)監:照看面影。□:对着盆里的水照看面影。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人:人君)后来在青铜器中字形讹变为“鑒”、“鑑”,近代又变成“鏡”。再如,“鄙”的本义的探求,只能通过该字在古书中的用例来考察。试看以下例句:  ①四鄙之萌人。——萌(氓)人:草野之民。“鄙”的意思是边邑。  ②焚符破玺,而民朴鄙。——“鄙”的意思是质朴,厚道。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的意思是浅陋,庸俗。  ④今

5、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鄙”的意思是贪吝。  ⑤我皆有礼,夫犹鄙我。——“鄙”的意思是鄙夷,看不起。以上②③④⑤诸义,都是从①的边邑义引申而来。因此,可以确定“鄙”的本义是边邑。(三)根据字形分析本义应注意的问题由以上的说明可知,词的本义和字形密切相关,因此如果发现某个词的意义与字形无关,这个意义就不太可能是本义,因而还要求得文献资料的验证,如果没有文献资料的印证,这个“本义”就不可靠,因为这很容易流于主观臆测。当一个字的形体显示的意义与文献显示的实际语言中的词义相符时,这才是造字时的本义。可是,古汉语里字和词并非完全一对一的关系,同样,字的本义和词的本义也不都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我

6、们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六书中的假借字记录的词。六书假借中有一种“本无其字的假借”。对那些本无其字、借用别的字来表达的词,不能根据字形来探求本义。例如:来:有往来的“来”、“招徕”、“将来”等义。“来”是汉语中的基本词汇,这些意义是“来”的常用义,其中来往的“来”是最基本的意义,应该说这个意义很早就产生了。但“来”这个汉字,却不是为这个意义造的。在甲骨文中,来作□,象小麦的样子。“小麦”是这个字的本义:《诗·周颂·思文》“贻我来牟大麦”。来往的“来”是其假借义。权:有“黄华木”、“秤砣”、“权力”、“权衡”、“权术”、“权且”等意义。“黄华木”这个意义在汉语中已消失了,于是借“权”来表示

7、“秤砣”等一系列意义,这个词的本义是“秤砣”,也就是说,“权”字纪录了两个不同的词。2.不能根据为词的引申义造的字推求本义。贯《说文》:“钱贝之贯。从毌贝。”可见,许慎认为“穿钱的绳子”是本义,这是从“贯”的字形分析出来的。实际上,“穿钱的绳子”只是一个引申义。《说文》中有“毌”,义为“穿物持之”。其实“贯”“毌”本为一词。“毌”在甲骨文中作。这些字的意义本来是“干戈”的“干”,被借用来表示“贯穿”的“贯”,作“毌”。由此引申出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