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生自杀现象及预防措施

美国大学生自杀现象及预防措施

ID:15248448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2

上传者:U-2517
美国大学生自杀现象及预防措施_第1页
美国大学生自杀现象及预防措施_第2页
美国大学生自杀现象及预防措施_第3页
美国大学生自杀现象及预防措施_第4页
资源描述:

《美国大学生自杀现象及预防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美国大学生自杀现象及预防措施  美国国家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2001年的统计数据表明,18至24岁的美国青年自杀比率为十万分之十一点五七,其中男性自杀人数是女性的6.5倍;自杀未遂或有自杀意图的比率为十万分之二百五十七点七七,其中女性比率是男性的1.2倍。《大学生自杀十年研究》在对美中西部高校261个自杀案例进行了研究后得出结论,尽管美高校大学生自杀率比同年龄、同种族和同性别的社会人群低,但也达到了十万分之七点五的水平。  目前,美国高校每年自杀的大学生超过1300人,还有大量自杀未遂的案例。自杀已成为仅次于意外死亡之后的美大学生死亡的第二大主因,高于艾滋病、癌症、肺炎、出生缺陷、流行性感冒等致死因素之和。自杀大学生中46%的年龄在20至24岁之间,而研究生自杀比率最高,占自杀总人数的32%。大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严重困扰美国高校和社会的难题。  一、美国大学生自杀原因简析  在美国国内,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因素相当复杂,可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概括:  1、美高校学业负担繁重,学生心理压力巨大  自杀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杀与当事人承受的心理压力关系极为密切。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生活阅历尚浅,身心发育未完全成熟。而对大多数美大学生而言,进入校园通常是其第一次远离家庭,生活环境的改变对学生心理造成重要影响。除学业负担沉重外,学生还面临情感波折、经济(学费、贷款)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再加之青年阶段所特有的精力过剩、创造欲望强烈等生理特征,大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美国大学健康协会2004年做的调查问卷表明,40%以上的大学生每年至少有一次“感到沮丧,无法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30%认为自己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有关调查报告称,10.3%的学生在上一学年中认真考虑过自杀问题,6.7%制定过自杀计划,1%将其付诸实施。哈佛大学报纸《深红色》断言,哈佛学生正面临一场“深入的精神健康危机”。  2001年《波士顿环球》杂志针对美12个著名高校做的学生自杀状况调查表明,麻省理工大学学生自杀率居首位,哈佛位居第二,密歇根最小。但美国大学健康协会的调查却认为,大学生自杀与大学公立或私立性质、名气大小无必然联系。  2、美社会问题导致的自杀现象对大学生造成严重心理冲击  研究表明,不同于老年人,青年实施自杀较少缘于临床性精神抑郁或紊乱,而反映了一种“传染”性特征,即自杀行为或自杀意图能影响或“蔓延”到其他人,导致所谓模仿性自杀。美统计数字表明,美每年大约有3万人成功实施自杀,尝试自杀的大约有150万。美社会严重的自杀现象对大学生心理冲击和影响很大。  3、有精神疾病的学生容易成为潜在的自杀实施主体   随着药物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患有精神疾病的青少年得以进入大学继续学习。但事实表明,在高校环境下,这一群体的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差,精神疾病更容易复发或加重。根据美国联邦法律,学校不能以患有精神疾病为由而开除学生或强迫其休假。依此,高校若不能为学生提供及时、充分的心理健康服务,该群体自杀可能性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4、美枪支管理规定为大学生实施枪械自杀创造了客观条件  在针对18至24岁青年自杀案例的调查中,枪支致死的占54.7%,遥遥领先于处于第二位的窒息(29.2%)和服毒(9.1%)。频频曝光的校园凶杀案中,绝大多数犯罪人也是借助枪支实施犯罪行为。美国的枪支管理规定客观上造成了枪支的社会泛滥和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自杀和他杀工具。  二、美应对大学生自杀采取的措施  为应对严重的大学生自杀现象,美联邦政府、社会和大学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手段,以降低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自杀率。  1、联邦机构  联邦宪法规定,州一级享有教育管辖权。联邦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在教育方面的权限主要体现为制定和颁布法律、筹集和分拨经费、搜集数据和开展研究等。2004年通过的《加瑞特?李?史密斯法》规定了在全美范围内实施预防青年自杀和自杀早期干预活动计划、执行和评估的具体内容,明确了用于高校治疗大学生精神疾病和为大学生提供精神健康服务的拨款原则。2004年秋季,美国国会批准了对美国卫生部(公众健康和服务部)8200万美元的专项拨款,用于预防青年自杀,其中1500万美元将作为专项津贴用于帮助大学扩展心理健康项目。美国卫生部、国家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国家健康统计中心、药物滥用和精神健康服务管理局及健康资源和服务管理等机构长期从事于青年心理健康服务和自杀预防工作,其联合出版的《国家预防自杀战略》(NSSP)集中来自从事本领域临床治疗和研究分析工作者及自杀幸存者的真知灼见,为自杀预防和心理服务提供了工作框架,确定了优先发展的项目。  2、有关组织  除官方机构外,包括美精神病学协会、自杀学学会、全国精神健康倡导团体等大量协会和基金会组织积极投身青年的自杀预防和心理健康服务的研究、实施工作;美大学生健康协会、美大学健康基金会则长期专注于美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和自杀早期干预。为纪念自杀的大学生杰德的而成立的社会性公益组织—杰德基金会创立了大学生自杀案例注册系统,先后被多所高校采用,为高校自杀案件相关数据的统计提供了便利。自杀预防资源中心网站和杰德基金会网站收集、整合了大量相关信息,逐渐成为了解预防自杀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重要平台。  官方机构和社会性组织还合作开展了《大学生自杀十年研究》、  《咨询中心主任全国调查》和《全国大学生健康和危险行为调查》等调查活动,其成果为设计和实施自杀预防服务项目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3、高校  在预防自杀和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方面,高校承担重大职责。从教育、财政、法律和公共关系的角度考虑,学校均有必要采取措施应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在经历了伊丽莎白?希恩自杀案[注1]之后,学校投入了更大精力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实施大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项目。具体做法包括:  (1)、严把招生关,扩大学生保险覆盖内容  尽管备受争议,但依据美国法律,校方在未经学生本人许可的情况下,不得将学生心理问题通知家长,无权公布学生医疗纪录,不得强行开除或强迫学生休学。无论因未能及时阻止学生自杀,或开除有精神问题的学生,校方均需承担主要责任。对此,学校不得不在招生时更加注重对新生心理健康的考察,尽量录取“情绪上有复原能力”的学生。  在美国,大学生报到需要提供保险证明。美国大学健康协会要求,大学生健康保险项目必须包括心理健康条目,理赔也必须面对所有学生,不能因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况的差异而有所限制。  (2)、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目前全美2/3以上的高校开设了有关心理健康的专门课程,引导学生分解、舒缓压力与合理安排时间,及时发现和正确看待心理问题。马里兰大学是第一家开设学分制的心理健康课的大学。该大学统计数据显示,参加此课程的学生86%暑期后回校继续学习,没有选学该门课的新生按时返校比率只有69%。  为扩大心理健康课程在学生中的覆盖面,各高校加大了对心理健康课程和相关活动的宣传,通过发放各种精美的宣传册,赠送减压球、糖果和文具,提供免费的按摩,吸引学生的参与,哈佛大学甚至赠送iPOD音乐播放器。  (3)、开设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自1910年普林斯顿大学开设第一个校园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以来,目前美国所有大学均陆续建立了这种机构。学生可以或被要求定期与心理健康咨询师或医生进行交流,在其帮助下学会舒缓压力,防治因压力而造成的精神抑郁等问题。咨询师通过和学生的交谈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自杀意图,制止自杀行为。目前,这种咨询服务经过不断改善,已发展到24小时服务、预约服务、跟踪服务和教育家长如何配合治疗等。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和纽约大学的心理咨询专家还在学生宿舍设立接待点,避免造成治疗时间的延误。  除面对面的服务外,艾莫瑞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还可通过匿名的网上精神健康调查表,获取专家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有的学校还设立了24小时热线,随时与学生讨论从精神压抑到自杀等有关心理健康的各种话题。   即便如此,心理咨询服务人员缺口仍然很大,2002年匹兹堡大学的调查表明,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与学生的比例为1:1574,平均一周为1000名学生提供服务的时间仅为2.6小时。近一半大学,连一名执业精神病一生都没有,大量人员为非全日制职工,能够为学生提供的服务相当有限。对此,美国家和学校加大了资金投入,聘请更多专业人士,力争提升服务大学生的能力。  (4)、心理健康服务更具针对性  因来源、家庭条件、居住情况等差异,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潜在需求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针对不同种族、居住宿舍或租借社会房屋、外来留学生等不同群体,学校及其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提供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信息和服务。同时,学校注意利用同龄人容易相互影响和模仿的特征,做好运动特长生、学生领袖、学生报刊编辑和艺术生等重点群体的工作,为其他学生树立在心理健康方面值得学习的榜样。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还设置了瑜伽、冥想和太极拳等课外活动班,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和放松身心  (5)、建立全方位的关怀系统  仅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师的服务,难以解决众多学生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关怀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吸引老师、家长和同学共同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和自杀预防中来。具体表现为:指派教师加强与学生的非学业沟通,倾诉其心声,掌握其心理动向;组织学生自愿者配合咨询师服务,支持学生成立社团,利用同龄人之间倾诉意愿更强烈的特点,引导相互化解精神问题;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学校外的行为和表现。  (6)、加强网络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方便学生获取信息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学生在网络上花费大量时间,而阅读书刊和光临心理咨询中心获取信息的机会相对较少。鉴此,众多高校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均设立了自己的网站,除为学生提供大量有益信息外,还利用网络交流的方式提供间接咨询服务,此举因能较有效地保护个人隐私而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很多学校与友校及权威机构实现了网上链接,大大方便了学生、家长和学校获取充分、及时的相关信息。  4、学生家长  学生父母是维护学生精神健康的重要力量。大量的网上信息和书籍、刊物告诉父母如何与子女进行沟通、如何确认孩子是否有精神问题甚至自杀念头、如何寻求学校、社会及其相关机构的援助、如何与孩子沟通消除其自杀念头等,内容丰富,步骤清晰,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父母及其学生还可通过登陆网站注册或直接造访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服务及相关信息,以便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注1:2000年4月,麻省理工学院的大二学生伊丽莎白·希恩在宿舍里自焚身亡。希恩的父母称,希恩生前曾多次向校方、校医和舍友透露自己的自杀念头,而校方却一直没能向她提供周到的精神病监护,也没有将她的情况通知父母。为此其父母起诉校方,并索赔2700万美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