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现状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其它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有些高校和部门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具体落实措施的监管,致使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本文笔者在多次调查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现状问题对策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也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分述如下。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现状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
2、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5)5号及其实施方案精神,不少高校按照中宣部和教育部统一部署,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因此,总的来说,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起到了其它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有些高校和部门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是兼职教员,致使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学中还存
3、在一些亟待加强的地方。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存在的问题 1.时效性非常强,难以把握好具体教什么。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是以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发展的事情为基本素材,传达和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引导学生学习和领会中央精神,防止产生错误思想,消除不良倾向的重要渠道。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时刻强调实效性、政治性、方向性。这些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不断更新,教师则应将教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划分,广泛收集相关内容,查阅参考资料。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成为一个组织和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应地增加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增加了授
4、课难度。 比如,举世瞩目的十七大,在召开的同时,我们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师就应主动、自觉地搜集、收听相关资料,把其内容、主要议题、群众反映等等问题融入到课堂中,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分析、判断、评论事情的发展变化。因此,如何把握好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就成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一大难题。3 2.组织领导不力。有些高校领导仅仅是口头上重视,没有实际行动;有些领导没有注意到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往往因为行政事务繁多而忽视了对各个部门的指导和协调;有些领导因为这项工作的收效低,缺少在这方面的精力、财力的投入。有少数高校的领导对上级部门的部署满足于照
5、发照转,认同为简单的提高政治觉悟课、增强基本素质课,对教职员工的安排比较随意,缺乏针对自己学校特色、学生特点而制定的具体监督、检查、管理、落实措施。致使形势与政策课往往流于形式,只有原则上授课的要求,而没有周密的计划和系统的安排,随意性和变动性较大。 3.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偏低。从目前来看,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组成有几种情况:一是由专职教师承担。二是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承担。三是由兼职教师承担。 部分高校根本没有专职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由于兼任教师自身所担任的课时较多,加之“形势与政策”课涉及的领域较宽、跨度较大、涵盖面较广,造成他们上课有
6、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保证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国际上的重大事件及时地传达给学生,在时段上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我们党和国家的政策及国际上重大事件的认识。 4.教学手段落后。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手段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效果造成了负面影响。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纯粹的“一本讲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厌倦,单一的理论教学也越发显得缺乏说服力,虽然有些学校也采用了其他一些辅助手段,如录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但不是水平偏低,就是流于形式或过于简单化。 三、解决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问题的对策 1.把握教学的针对性,坚持
7、内容的时效性。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堂教学是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课堂,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要点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及国际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自觉的认同感。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应根据省教育厅每年下达的教学要点,结合社会与时俱进的形势,坚持教学的实效性,有针对性地分析某一方面或某一范围的形势,阐明相关的政策,从而引导学生在对具体形势与政策的正确认识中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从而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学校领导需高度重视,落实教学管理制度,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更加规范。按课程建设的一般规范
8、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