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应用探讨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应用探讨

ID:15227518

大小:32.0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2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应用探讨_第1页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应用探讨_第2页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应用探讨_第3页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应用探讨_第4页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应用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应用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应用探讨【摘要】微生态疗法是指通过应用微生态制剂,促进生理性有益菌的生长发育,间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降低内毒素水平,重建微生态平衡,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微生态制剂的主体多为肠道菌群中的生理性细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主要用于防治新生儿疾病如早产儿喂养困难、新生儿黄疸、婴幼儿腹泻、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治疗以及小儿变态反应性疾病等。【关键词】微生态制剂;治疗学;儿科 近年来微生态制剂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就我院儿科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1正常肠道菌群的特征  健康成人的肠道中大约有10M个肠内菌,约400多种。其中专性厌氧菌占998%以上,以

2、粪杆菌及双歧杆菌为主,主要分布在结肠部位,胃肠道的其它节段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则较少。结肠中的细菌在生长发育及发酵过程中,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可对宿主全身及肠道生理功能产生有益或有害的影响。结肠细菌的存在与该部位基质的特性、氧化还原电势、pH值及其它特性有密切的关系。新生儿在刚出生时肠道是无菌的,出生后1~2h通过吞咽及由肛门上行方式建立菌群,出生后3d开始迅速增加,1周左右达顶峰。刚开始菌群中兼性厌氧菌占较大优势,如大肠杆菌、肠球菌及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消耗氧气,为肠腔创造一个高度厌氧环境,利于厌氧菌生长。随后兼性厌氧菌的优势状态被专性厌氧菌取代,从而完成初级演替[1]。此外,肠道

3、正常菌群的建立可能与喂养方式也密切相关。有研究证实在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母乳喂养儿的肠道中厌氧菌占绝对优势,其中主要是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两岁以后接近成人肠道。  2微生态制剂的药理作用  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调整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的生理性活菌制品(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促进这些生理菌群生长繁殖的物质制品。目前国际上已将其分成3个类型,即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素。微生态制剂是利用正常菌群或其促进物质制成活的生物制品,用以补充和充实微生物群菌落内涵,改变不正常的微生物菌落成份,维持和调整微生态平衡,达到防病、治病,增进健康的目的。目前,用于微生态制剂的

4、菌种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乳酸球菌、肠球菌、链球菌、明串珠菌、片球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的主要作用机理是使肠道内减少或缺乏的正常微生态在数量上或种类上恢复其生态平衡,结果可利于人体营养吸收,提高人体防御力,刺激机体建立完善的免疫系统,维持消化道内环境相对稳定。为达到上述目的,其作用方式有:①8生成有机酸维持肠道PH值抑制致病菌;②生成过氧化氢杀死致病菌;③产生天然抗生素(细菌素);④竞争拮抗作用;⑤防止有害的胺和氨生成;⑥改善矿物质代谢;⑦产生有助消化吸收的酶和维生素B族;⑧调节免疫等。  3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早产儿喂养并不耐受中的应用。早产儿良好的生存离不开有效

5、的营养,而这又有赖于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黏膜屏障功能和动力的成熟与完善[2]。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是三种重要的肠道正常菌,人从出生至死亡,一直与它们保持着和谐的共生关系,它们的存在与数量的多少对人体的生理和健康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喂养中直接添加它们可以补充人体正常的生理性细菌,自然调整和维持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肠道中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的菌类。其中,双歧杆菌是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的优势菌,它的存在及数量上的多少对婴幼儿的生理与健康有着重要影响[3]。在消化、吸收、排泄过程中,以双歧杆菌、乳杆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双歧是由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

6、球菌组成的三联活菌微生态制剂,活菌数高。刚出生的早产儿,胃肠道处于无菌状态,喂养中应用金双歧可直接补充早产儿肠道内有益的生理菌群,这些生理菌群含有各种酶,能水解蛋白,分解碳水化合物,使脂肪皂化、溶解纤维素,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代谢过程中还产生大量有机酸,刺激肠壁蠕动,从而促进胃的排空。8  微生态制剂与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很多,常常是几种原因同时存在。如胆红素生成增多;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低下;肝细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肝细胞排泄胆红素的功能不成熟;肠肝循环的特殊性等。其中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是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原因,原因是:①在肝内形成的胆红素,无论是胆红素葡萄糖醛酸一酯

7、或胆红素葡萄糖醛酸二酯均有不稳定性,随胆汁排出后,在十二指肠或空肠pH偏碱情况下,通过非酶性的水解过程,或经肠腔内较高浓度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2GD)的作用,使部分结合胆红素分解为未结合胆红素,迅速被肠黏膜吸收回到肝脏进入血循环;②新生儿肠腔内的胎粪,约含胆红素80~100mg/dl,如胎粪排出延迟,也可加重胆红素的回吸收,使肠肝循环的负荷增加;③初生新生儿肠道内无菌或肠道菌群量少,不能将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素原,随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