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ID:15226127

大小:3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循证护理在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_第1页
循证护理在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_第2页
循证护理在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_第3页
循证护理在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_第4页
循证护理在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循证护理在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循证护理在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常见问题的护理对策。方法:将循证护理实践应用于髋部骨折患者,解决患者褥疮,患肢肿胀、疼痛,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问题的过程。结果:58例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褥疮,3例发生泌尿系感染,2例发生下肢肿胀等并发症。结论:循证护理是临床护理基础,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对患者有益,而且可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关键词】循证护理;髋部骨折;护理循证护理意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研究数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并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的结合,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方法的实践[

2、1]。其核心强调的是证据,在科学证据基础上制定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工作。髋部骨折为骨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损伤,患者康复时间长,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很大的痛苦。根据循证护理的要求,结合临床护理常见问题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共收治髋部骨折患者58例,其中男27例,女31例,年龄52.3~79岁,平均年龄65.7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1例,转子间骨折37例。非手术治疗18例,手术治疗40例。有5例褥疮带入,有3例发生下肢肿胀明显。62方法将所有患者按循证护理方法进行观察护理,管床

3、护士随时提出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文献检索,查找护理实证,并对实证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进行审慎和讨论,将查找的实证与临床经验,理论知识相结合,制定护理措施并进行实施。3循证护理的实践3.1褥疮。①问题的提出。髋部骨折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大部分为年老体弱患者,因疼痛而不愿意活动,有时导致褥疮发生。②循证支持。仔细分析引起褥疮的相关因素,然后查阅文献,根据报道[2],当者皮肤受压,循环障碍,如果病床内温度和湿度升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可因皮肤温度的升高而加快组织代谢,并对氧的需要量增加10%,同时压力在933kPa(1mmHg=0.133kPa)的持续24h可以引起不可逆的细胞变性。

4、③护理干预。教会患者做收腹抬臀功能锻炼4~5次/d、5~10min/次;保持床清洁干燥、卧气垫床;每2h翻身1次,避免局部受压。平卧使用棉圈、凉液垫,每2h更换凉液垫1次,并注意观察局部红肿、温度、颜色及疼痛的变化情况。④效果。48h皮肤温降低,72h后骶尾部褥疮消失,皮肤温度正常,疼痛消失,其他患者未发生褥疮。3.2患肢肿胀、疼痛:①问题的提出。髋部属于海绵骨质,血运好。骨折后出血多,肿胀疼痛明显,甚至出现瘀斑。治疗上通常静脉点滴20%的甘露醇或七叶皂甙钠。须5~7d才可进行手术。不仅增加了病人的负担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影响了病房的周转。②6循证支持。我们查阅文献发现,冷疗可

5、以使局部迅速降温,并可抑制组织胺等炎性物质释放。抑制微血管的通透性,减轻水肿,抑制高代谢。使局部温度降低到皮肤的痛阀之下,从而缓解肿胀疼痛[3]。③护理干预。对急性创伤(24~48h),患肢肿胀明显、疼痛,但末梢血液循环良好的病人进行冷敷,并进行皮肤牵引,鼓励患者加强股四头肌功能锻炼。4~5次/d、5~10min/次,并观察末梢血运情况。④效果。患肢两天后明显消肿,疼痛减轻,第三天即可手术。3.3肺部感染:①问题的提出。由于骨折后长期卧床,不能坐起,卧床吃饭易误吸发生肺部感染。②循证支持。我们仔细分析了髋部骨折患者引起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胃液pH值降低及细菌定

6、植;病房的环境等。经查阅文献,卧床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率是10%[4],而且是危及髋部骨折患者生命的主要并发症。③护理干预。每日按时应用抗生素,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室内空气消毒,禁止患者吸烟,行雾化吸入并加强口腔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嘱其深呼吸,做扩胸运动,鼓励患者咳嗽,尽量将痰液咳出。④效果。本组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3.4泌尿系感染:①问题的提出。髋部骨折患者年龄大,骨折后害怕疼痛,怕坐便盆,不愿意多喝水,易引起泌尿系感染。②6循证支持。卧床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6%~8%,留置尿管者更易发生[4]。美国疾控中心推荐实践原则是:尽量减少更换尿管的次数,以免发生尿路感

7、染。导尿管只是在发生堵塞时才更换。因此,频繁地更换导尿管不但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同时还浪费卫生资源,增加护士的工作强度。以往的科研证实还提示导尿管发生堵塞的时间有差异。其中尿液的pH值是影响微生物繁殖和尿液沉淀的重要因素:尿液pH>6.8者发生堵塞的概率比pH<6.7者高10倍。通过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尿液pH的动态监测,将留置尿管的患者分为高位堵塞类(pH>6.8)和非堵塞类(pH<6.7)。高危堵塞类患者更换尿管的最佳间隔时间2周,非堵塞类患者更换尿管的最佳间隔时间4周。③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