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血栓38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血栓38例临床分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清晰地显示静脉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功能,对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准确率已得到公认。就我院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收治38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作一分析。1资料和方法下肢静脉血栓患者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25~80岁,平均61.2岁,病程1天~2年,其中急性血栓26例,慢性血栓12例。仪器与方法:应用东软公司HF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7~10MHz,血
2、流方向与声束夹角<60°。患者仰卧位,下肢稍外展、外旋,膝关节弯曲,检查髂股静脉、股静脉、腘静脉及胫后静脉,依次连续移动探头逐段扫描成像。对阳性病变,结合横切纵切对比检查。运用2-DE模式主要观察血管内径、管壁结构、管壁弹性及血栓情况;CDFI和PDI主要观察血管腔内有无血流显示、血流反流及充盈缺损情况,并用多普勒频谱分析血流速度及反流时间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探头加压观察血管腔的压闭性;以乏氏(VALSALVA)试验观察静脉瓣膜功能。所有病例均有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的结果和临床的证实。2结果33
3、8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40~60岁较多,单侧明显多于双侧,32例为单侧,6例为双侧,绝大部多数为深静脉血栓,仅1例为深浅静脉均有血栓形成经静脉造影证实,髂股静脉血栓形成8例,其中3例完全闭塞,股静脉、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21例,其中完全阻塞8例,全下肢静脉血栓9例,其中完全性阻塞3例,有3例合并大隐静脉曲张及血栓形成,1例大隐静脉切除术后血栓形成,患肢左右侧之比3:1。26例属急性期血栓(包括完全性阻塞10例,部分阻塞16例);余为中期及慢性期血栓(包括治疗后复查者),长期卧床,由急性期治疗
4、不及时转为慢性期。Valsalva试验部分病例静脉腔内可见明显反流信号,持续时间>0.8秒无波动,为静脉瓣功能受损。3讨论下肢静脉血栓超声影像的主要表现为:病变的深静脉管腔内有实质性回声,部分或全部占据血管腔。急性期管腔明显增宽,血栓为实质性低回声。亚急性和慢性期血管变细,管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血栓为实质性较强回声,探头加压静脉腔不能被压瘪,Valsalva试验静脉管腔变化不明显。完全闭塞时彩色多普勒显示无血流信号,不完全闭塞时可见血流充盈缺损,血栓周围和血栓内可见细窄的血流信号。其中部分急性期
5、不完全栓塞的游离端可随血流而略微浮动,这种情况易出现血栓脱落而引起肺栓塞,操作时要特别小心,凡能够明确诊断者,则不能挤压。一经确诊,应平卧保持安静,等待治疗。血栓在数周后便附着于静脉壁上而相对安全。3通常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图像显示清晰,可明确诊断。但有时也导致误诊,正常下肢静脉管腔显示清晰,内壁光滑,连续性好,壁薄,管腔内为无回声,但若仪器分辨率高,增益较大,能动态观察到管腔内的“雾状”回声,随血流流动,易误诊为血栓,这种情况可通过减低增益、探头加压和试
6、验与血栓鉴别。肥胖或者高度水肿,由于其血管位置较深导致图像不清晰,容易漏诊或者误诊,可改用低频探头进行探查,以取得较清晰图。下肢静脉血栓以往主要靠X线静脉造影来诊断,但其为有创检查方法,有一定危险性及并发症,不宜重复检查。且孕妇、有碘过敏者或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做此项检查。而超声检查实时动态、无损伤、无痛苦、直接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可重复检查,不仅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还可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并可根据血栓形态、血栓回声和血管腔情况予以分期,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可检查发现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其他
7、原因,判断临床治疗效果,这些都是其他检查所不能比拟的,被誉为“非创伤性血管造影”,可作为一种无创及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诊断方法,能够提供深、浅静脉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资料,直观、快速,能够较精确提供某一静脉节段的解剖和功能信息,同时能动态观察血栓变化,对指导临床用药及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不失为诊断下肢静脉血栓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3